操秀英

杨卫:开启基础研究新时代
2017-12-19 14:13
来源:科技日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研究也正在经历以自由探索为主到自由探索和重大需求引领并重的转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表示。

作为我国知名科学家和现任基金委“掌门人”,杨卫对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理解得更为透彻。11月初,他赴美领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Warner Koiter奖时,专题报告了中国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事实上,他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过中国基础研究近年来的成果:我国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次数排名2008年为世界第10位,2013年提升至第5位,2017年跃升至第2位;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高影响力研究工作占世界份额达到甚至超过总学术产出占世界的份额。

但与此同时,从国内看,基础研究对技术和产业的引领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从国际看,我们的基础科学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开始逐渐显现,但数量还很少,例如,以中国人命名的材料或化学反应很少,达到冠名级别的成果不多。”杨卫说。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际国内形势对基础研究提出的新要求。“此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重点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当时的发展水平不足以对科技支撑提出很高要求,所以那时候的基础研究主要以兴趣为导向的自由探索为主。”杨卫说,“而现在,中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只能由基础研究来驱动创新,基础研究的源头作用凸显。”

同时,国际社会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我国在国际科学合作网络中已从2009年处于第一近邻圈的地位上升为2014年的次中心位置,中国已成为各种国际学术会议的热选会址地。杨卫认为,我国的国际科学合作已从应对式的被动合作转为期盼式的主动合作模式。

正因此,面对新形势,科学基金将按照十九大的要求,不忘初心,不断完善资助格局,推动基础研究发展。

“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科学基金将进一步强化以重大科学突破为目标的学科交叉融合,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杨卫说,最近基金委的会议多次探讨如何更好资助交叉学科,包括探索交叉性研究项目评审机制、交叉性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学科交叉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机制等诸多环节。

同时,科学基金将在鼓励科学家满怀好奇心地开展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的同时,引导科学家密切关注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目前科学基金资助的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比例大约为三七开,我们认为这是合理的。”杨卫说。

基础研究的核心是人才队伍,在这方面,科学基金将进一步完善贯穿各成长阶段的人才和团队培养机制的全谱系突破。“要梳理相关人才计划,避免重复资助,并尽快消除‘人才叠冠’‘人才项目与个人待遇过度挂钩’等不良现象带来的消极影响。”杨卫说,“此外,要加强对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杰出青年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实质性支持,在资助机制上进一步创新。”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8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