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芷

机场安检口有待合理外移
2016-06-15 09:18

 

■安芷

6月12日,上海浦东机场T2航站楼国际出发C岛值机柜台处发生爆燃案件。经公安机关初步调查判断,案件发生系一男子将随身携带啤酒瓶自制的爆炸物点燃,4名旅客被轻微划伤。

此次事件,让人不禁联想到3月22日比利时发生的布鲁塞尔恐怖袭击事件。该事件也发生于机场出发大厅,连环爆炸事件导致机场内14人遇难,另有81人受伤;地铁站内至少20人遇难,另有106人受伤。

所幸,浦东机场的爆燃并未造成严重人员死伤,然而庆幸之余,我们需要反思,对于机场等重要人群聚集地来说,是否该有更完善的安检措施?

众所周知,目前,不少国际机场均将安保口设在大厅内部,旅客只需在登机前安检即可,进入机场大厅而不登机者则无需过检。这一做法,让机场大厅成为鱼龙混杂且人员密集之所。

如此一来,一旦出现问题,违法分子便置身于人员密集的封闭环境,增加了执法人员的执法难度。因此,笔者认为,完善机场安检,可尝试将安检口合理外移。

之所以强调合理外移,是因为完善安检设施的前提是保护公众利益,安检过程在维护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的同时,不应为公众出行增添不必要的盘查,避免加重公众的不安全感和对社会的不信任感。在此前提下,笔者建议,合理外移可采取三点具体措施。

一是科学布局,明确安检布局位置。可采用计算机模拟等手段,预判机场需重点防御的位置,科学选择安检设置的最合理位置,避免处处设防、重复安检。二是分散输入,避免候检人员滞留。多设安检口,并对安检口进行功能划分,防止机场外围因聚集大量候检人员而形成新的社会风险。三是提高效率,高新技术助力安保。例如采用一体化的新型安检仪;在机场布置人脸识别摄像头,防止犯罪嫌疑人混入人群等。

总而言之,外移机场安检口,是为了将突发事件尽可能遏制于萌芽和初始状态。诚然,违法犯罪、恐怖袭击防不胜防,要解决社会安保问题,需从社会、文化和法制角度循序渐进,但在没能彻底解开症结前,相关部门需要尽力防范风险、排查隐患、妥善处置,为公众提供一个便捷且安全的出行环境。

《中国科学报》 (2016-06-15 第1版 要闻)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