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晴丹 蒋朝常

四百教授“荆楚行”
2021-01-12 20:46
来源:中国科学报

 

微信图片_20210112185430.jpg

“麦田里的守望者”——华中农大师生赴湖北襄阳收割小麦。

“这株油菜根深叶茂,是棵好苗子。”1月5日,小寒,82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中农大)教授傅廷栋来到湖北省崇阳县白霓镇回头岭村11组农户刘泉源的冬闲油菜田,一边查看幼苗长势,一边介绍“油菜扶贫”。

这只是华中农大“乡村振兴荆楚行”(以下简称“荆楚行”)的一个缩影。自2020年7月22日该校率先启动这项活动以来,400余位教授、5000余师生在湖北省17个地市州持续开展疫后重振、灾后重建,发挥科教优势赋能荆楚乡村振兴。

聚焦科学问题和产业问题

华中农大校长李召虎说,农业大学因农而生、强农而荣,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是农业大学的“初心”和“本分”。

“荆楚行”启动以来,华中农大师生深入农田、厂矿、企业、车间,聚焦科学问题和产业问题,或问诊把脉、或深入调研、或精准献策。新时代师生上山下乡,“从游”图景纷呈。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大教授张启发在湖北省监利县推广绿色水稻、绿色水产“双水双绿”种养模式,他提出的“少投入、多产出、保护环境”的理念,被业界称为“农业生产的绿色革命”。而以“双水双绿”重塑湖北“鱼米之乡”正是“荆楚行”的题中之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大教授陈焕春表示,要通过“荆楚行”聚焦科学问题与产业问题,写好“顶天立地”的大文章。

在湖北黄冈、襄阳和恩施,陈焕春始终关注着三个问题:非洲猪瘟防控、畜禽优质增效以及绿色养殖等新技术。“要想方设法促进湖北省生猪复养,助力畜禽产业提档升级,让农户享受到科技带来的甜头。”陈焕春说。

为了探究神农架“六种四养”十大产业如何持续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带领10余位教授“组团”来到神农架林区深入调研,并提出“旅游康养搭载农业”“发展消费型农业”“将绿色健康赋值于农产品”等。神农架林区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产业发展新理念激活了林区发展的“一池春水”。

院士教授前导,师生员工紧随。华中农大教授严建兵、李斌、宗望远先后前往湖北省咸宁市高桥镇白水畈萝卜小镇、双溪镇毛祠村中药材种植基地,罗田县观音山苗木示范基地等,调研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并提出破解之策。

企业有实效 农民有实惠

“我们马上联系边银丙教授指导生产”“眼下还是要保护好菌种”……2020年7月29日,华中农大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刘石林一边留下湖北省随州市乐鲜菌业有限公司靳明兵的电话,一边联络边银丙为他家菌棒被淹排忧解难。

“我们就是来帮助解决问题的。”在湖北省建始县,听闻当地甜柿滞销,华中农大工会与当地果农搭上线,通过“消费扶贫”方式解决果农们的燃眉之急。

2020年,湖北兴建虾稻共作专业合作社,陈建尝到了“双水双绿”种养模式带来的甜头,这是近年来华中农大教授顾泽茂等在该县推广的结果。

据统计,荆州市“双水双绿”面积254万亩,其中稻田养虾251万亩,小龙虾产量40.7万吨,占全国的25%,占全省的47%,位居全省首位。而荆州市下辖的监利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在220万亩左右,其中“双水双绿”面积108万亩,水产养殖面积100万亩。

受益的还有当地政府。农业大市襄阳市的副市长张丛玉说,华中农大相关领域学者对襄阳12大农业产业集群进行全面“诊断”,为襄阳市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具体修改意见,这为政府进一步厘清了思路、提供了咨政参考。

为乡村振兴“打前站”

2020年11月28日,在华中农大举行的湖北省推进“荆楚行”研讨培训班上,“湖北省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揭牌成立。

潜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运长说,这次培训为自己的基层实践增添了理论支撑,“整个产业需要优化这些环节以实现更好地打磨,促进产业更好更健康地往下发展”。

早在2017年10月底,华中农大就率先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中心。如今,乡村振兴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对接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结合乡村振兴现实需求,研究乡村振兴并为其提供智力支撑和咨政服务。

未来,华中农大将进一步积极参与到湖北乡村振兴中去,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现科学问题、研究三农问题、解决产业问题,从湖北到全国,从“五年计划”到“永久计划”。

华中农大党委书记高翅表示,下一步要更加注重发挥优势、科学引领,点面结合、精绘荆楚,打好推进乡村振兴的“持久战”“攻坚战”,在“希望的田野上”谱写新时代的荆楚版“富春山居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分享到:

0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