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首例东亚更新世斑鬣狗化石古蛋白序列
2020-10-28 00:00
来源: 中国科学报

 

本报讯(记者崔雪芹)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饶慧芸、刘金毅和张驰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杨益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教授Westbury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邵庆丰合作,报道了首例东亚更新世斑鬣狗化石的古蛋白序列,并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探讨了东亚斑鬣狗化石的分类及其与非洲现生种之间可能的基因交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报告》。

斑鬣狗是Crocuta属下唯一的现生种,目前仅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但在地质时期,它几乎占据了整个欧亚大陆,称为洞穴鬣狗。目前对于斑鬣狗的起源和演化历史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形态学、线粒体基因以及核基因得到的结果各不相同。然而,大多数的分子数据来自于欧洲,亚洲的研究开展较少,目前仅有4个遗址点获取了有效的DNA数据,急需补充更多数据。

该研究对包括灵仙洞在内的中国北方三个遗址点的洞穴鬣狗进行了古蛋白质分析,均获取了多种内源性的蛋白质。研究通过多酶切方法增加了肽段覆盖率,其中I型胶原蛋白的覆盖率达到80%及以上,De Novo测序结合数据库搜库分析确认了东亚洞穴鬣狗的多个突变位点。

该研究首次获得洞穴鬣狗的古蛋白序列,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序列,并为东亚的洞穴鬣狗增加了新的分子数据。基于蛋白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东亚的洞穴鬣狗可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与非洲北部的现生斑鬣狗聚在一起,这与核基因得到的结果不同,反映了在一百多万年前东亚的洞穴鬣狗与非洲北部的现生斑鬣狗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0-73542-x

《中国科学报》 (2020-10-28 第4版 综合)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