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学基础研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eneculture 语言理解&知识表达

博文

研究型大学的教育之美就在于师生在学术前沿的共同探索

已有 1211 次阅读 2020-9-17 10:0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即兴之作, 查阅师生长, 无意间找到, 过往的记忆

大学是学术机构,师生做学术是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2019-06-30 05:09:58)

标签: 

研究型大学

 

师生做学术

分类: HigherEducation


做学术


邹晓辉


2019-06-30


上午4:41


大学是学术机构


学者是大学支柱


优秀杰出的学者


永远是稀缺资源


【研究型大学的教育之美就在于师生在学术前沿的共同探索。】

师生长.jpg

附录:

【大学是学术机构,学者是大学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学者就是大学。在大学里,主要的事情都是由学者去完成的,包括教书育人、学术发展等各个方面。如果没有优秀的学者,大学是做不好的。而能否聚集最优秀的学者,是成为一所杰出大学的核心条件。

优秀的学者永远是稀缺资源,高校想要吸引他们,就必须了解其诉求。我认为,对于学者来讲,其学术发展和学术生涯一定是放在首位的,这是学者最重要的利益诉求。学校应该理解学者的主要诉求,学校的行政系统一定要为学术系统提供有力的支撑,营造出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为学者的学术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林建华:大学校是一个很复杂的职位,既要有大局观,处理的问题又很具体。国家要求大学校要成为政治家、教育家,但可能还不够,校还得是好的学者、社会活动家、演说家。

在我看来,大学校最主要的责任是引领学校的发展方向。大学校首先是管理职务,必须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高校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校最根本的职责是赋予合适的人责任和权利,并根据每所学校不同的情况做合适的事情。校要对最后的结果负责,要更远、更全面、更系统的考虑问题。

“做校” 意味着要把校作为一项事业和一份担当,而不仅仅是一个职位。在中国教育史上,蔡元培为维护北大办学理念而数次请辞;竺可桢以确保学术独立为前提接受任命,后又为浙大的生存发展在西迁路上呕心沥血,这些都是“做校”的典范。

当然,做好校不能仅凭满腔热血,还要有独到的办学思想,以及在复杂环境下实现这些思想的艺术和能力。其实,真正做到“做校”是很不容易的。

我觉得,现在中国大学校面临的挑战比以往更加严峻。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世界变化也很快,而大学的管理体系和教育模式显然还不是很适应。因此,中国大学校不仅要使大学正常运行,还要去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教学改革。

第二,中国大学当前所处的社会背景也异常复杂,各种利益和冲突相互纠结,社会价值体制尚在建设、优化和发展的进程中。】

 【林建华从北大校管理岗位退下来以后,成立了北大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四个理念:一是问题导向,要针对中国高等教育中面临的重要的瓶颈和问题;二是知行合一,希望能对教育有所帮助,推动教育的进步;三是推动学科融合,我们希望研究的不仅仅是教育学,也包括管理学等其它学科;四是面向未来,只有这样,才能认识到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他曾提出 “伟大的大学”并认为“伟大的大学” 不是强调数据,而是强调品格和精神,强调责任和担当。这对于大学来讲,可能是一条很寂寞的道路。真正的一流大学,首先应该是伟大的,而不应该陷入到功利化的追求中。】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94143-1250922.html

上一篇:当今群英时代所特有的智慧能力融通融合的一系列相关学科内在建制的完善之路
下一篇:清华大学雨课堂主讲嘉宾邹晓辉讲授几百字词驾驭口语和几千字词驾驭书面语的科学原理
收藏 IP: 115.171.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