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icefrog

博文

两栖爬行动物研究进展(一)

已有 4405 次阅读 2009-10-29 19:29 |个人分类:学习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习心得, 动物学, 研究进展, 两栖爬行

亚北极地区一个性比偏雌性的蛙类种群

脊椎动物的性别主要有环境决定和遗传决定两种机制,在遗传决定性比的种类中,雌雄两性的比例一般很少明显地偏离11,性比显著偏离背后一般都有更深层的原因。我们在亚北极区的两个池塘,用标记重捕法(CMR法)连续6年调查了R temporaria的成年个体性比。该结果除了显示该种群性比的情况,还用来分析雌性蛙的二年一次周期性繁殖情况,并且通过6年数据的对比,我们还试图分析该种群是否也和全球两栖动物下降的趋势相符,也有种群下降。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两个种群性比都明显地偏向雌性,参与繁殖的个体中雄性只占到30%,而雌性个体多达70%。标记重捕法结果进一步显示,整个种群的偏雌性比并不是由于雌雄两性成体的死亡率差异造成的,雌雄成体存活率均为70%。我们认为这种偏雌的性比可能是由于蛙类生活史早期阶段的死亡率差异,以及环境对蛙性别影响造成的。至于偏雌性的性比究竟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我们发现的如此显著的偏雌性的性比,在此前蛙类种群性比研究中还没有记录。一般蛙类种群在繁殖期都是性比偏雄性。此外,我们的研究还表明该种蛙类雌性个体并没有前人报道的每两年繁殖一次的行为,并且整个种群在6年中,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J.S.Alho, G. Herczeg & J. Merila. Female-biased sex ratios in subarctic common frogs. Journal of Zoology. 275 (2008): 57-63.

 

评论:这次是第一次加入这个团体,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同专业的人一起交流读文献的心得,是件很开心的事。第一篇,选了一篇相对简单的文章。这篇文章从思路,实验设计,再到实验方法和具体操作都是很简单的,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复杂的算法,更没有复杂的实验操作,可是从结果来看,很不错。Journal of Zoology是动物学领域刊物中,历史悠久,并且影响力比较大的一个,影响因子也在1.5左右,在动物学类的SCI刊物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这样简便的实验能出这样的成果,算是很不错了。CMR法,是两栖类种群密度调查的基本方法,通过长期的定点观测,可以让我们得到扎实的数据,来观察我们要研究的种群。特别是近年随着荧光标记,微芯片等的引入,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的记录观察种群的信息。并且如果实验设计合理,长期监测除了记录性比,种群动态,还可以更进一步研究种群迁移扩散,栖息地利用,性选择等更深入的理论问题。这应该是一个我们可以借鉴的实验选题和设计思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9144-265996.html

上一篇:你炒你的热点,我过我的生活
下一篇:每周一会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2: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