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日本国家聚变科学研究所Ryo Yasuhara博士访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热度 1 李江 2017-2-6 15:14
应透明陶瓷研究中心李江研究员邀请,日本国家聚变科学研究所的 Ryo Yasuhara 博士和日本北见工业大学的 Hiroaki Furuse 博士于 2016 年 12 月 5 日访问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并分别作了 题为 “Magneto-optic transparent ceramics for high power NIR-MIR laserapplications” 和 “Fabrication ...
个人分类: 透明陶瓷|437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上海硅酸盐所在石榴石闪烁陶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热度 1 李江 2017-2-5 20:20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李江研究员团队通过 “ 能带工程 ” 和 “ 缺陷工程 ” 对 LuAG 闪烁陶瓷中浅能级缺陷的浓度和陷阱深度进行调控,设计制备的 LuYAG:Pr 和 LuAG:Ce,Mg 闪烁陶瓷的光产额分别达到 24400ph/MeV 和 25000 ph/MeV 。据研究团队所知,这是国际范围内同类闪烁陶瓷所达到的最 ...
个人分类: 透明陶瓷|446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上海硅酸盐所在平面波导激光陶瓷研究中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李江 2017-2-5 12:46
集成光学中的光波导结构对激光增益介质的几何形状设计是一种启示。波导结构是介质衬底表面上或内部形成的折射率相对较高的微型区域,这一区域被折射率较低的区域包裹,从而能将光限制在微米量级的结构内进行传输。将光波导结构应用于激光增益介质,其最大特点是它能够有效地限制光束发散,提高增益介质中的光密度,从而实 ...
个人分类: 透明陶瓷|368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全固态波导激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引言
热度 1 李江 2016-7-7 09:50
随着现代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光波导为基础的集成光学器件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关于波导激光器的构想,在世界上第一台固体激光器诞生之后不久就出现了。 1961 年, Snitzer 首次将光波导应用于激光增益介质中,成功制备了 Nd 3+ 掺杂的波导结构激光玻璃。此后,随着现代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光波导 ...
个人分类: 透明陶瓷|4254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平面波导结构YAG/Nd:YAG/YAG激光陶瓷研究进展
热度 2 李江 2016-7-6 14:03
激光二极管泵浦是实现高效率激光输出的关键,然而为保证高光束质量,必须改进增益介质本身的几何形状。因为激光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热,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发出去会对增益介质产生扰动,影响光束质量。采用平面波导材料作为增益介质的激光器,同时具有块状固体激光器功率高和光纤激光器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点。键合技 ...
个人分类: 透明陶瓷|5538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2
纽约州立陶瓷学院博士后、研究生全球招聘
李江 2011-7-31 13:53
我的一个朋友在美国 阿尔 弗雷德大学 纽约州立陶瓷学院任职,由于项目研究需要,拟向全球招聘与材料学、应用物理等相关学科的博士后、研究生若干名。如果有人对这些职位感兴趣,请将个人学术简历直接发送至 wuy@alfred.edu 或由本人 lijiang@mail.sic.ac.cn 代为转发。具体招聘信息如下: ...
7017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1年欧洲陶瓷年会(ECerS XII)-1.关于瑞典
李江 2011-6-28 17:11
第 12 届欧洲陶瓷年会( 12 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Ceramics Society )于 2011 年 6 月 19 日 ~23 日在瑞典城市会议中心( CCC, City Conference Centre )举行。会议由欧洲陶瓷协会主办,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 Stockholm University )、瑞典材料技术学 ...
个人分类: 透明陶瓷|56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李瀚宇百日照
热度 1 李江 2010-11-6 19:32
从李瀚宇出生那天起,我的生活也起了重大变化,那就是每天晚上不再能睡个完整的好觉了。研究所里的工作依旧忙碌,晚上还得起来多次换尿布。这段时间比考研的时候还辛苦些,但是看到宝宝天真无邪的笑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日子一天天过,瀚宇已经 3 个多月了。在他满百日的那天,我们去小鬼当佳拍了一组照片。拍 ...
个人分类: 生活随想|5701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