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qiaoh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ngqiaohe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状态呢?
热度 5 2021-5-7 13:27
这几天做公交车,我发现了一个现象。现叙述如下: 看到第一张照片,你会认为在公交车上,乘客寥寥无几。 作者拍摄于2021年5月7日早上。 然而,当转过头去,往公交车后边一看,哇塞!后边的座位满满当当,座无虚席! 作者拍摄于2021年5月7日早上。 故事发生在这种车型的公交车上,为前后两开 ...
个人分类: 浅谈|3128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5
女生踏青画中人
热度 4 2021-4-26 13:17
湖畔上,小河边,一群年轻人女孩子春游成都青龙湖。她们走累了,便在草地上坐下,一边谈笑,一边吃水果。春天的成都青龙湖美丽、迷人。然而,再加上春游的女孩子们,使得青龙湖更加漂亮了! 观赏景色的姑娘们, 自己 成了被观赏的 靓丽风景 ! 正所谓,踏青佳人画中人。 远山、春风 小河、流水 ...
个人分类: 图片集|3533 次阅读|11 个评论 热度 4
退休轶事:发挥余热
热度 6 2021-4-8 15:01
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要某其政,否则容易造成误会 在大家都很匆忙的时代,一个人退休后,还想参加自己在职时的事务,继续不断地发表意见,有的时候 彼此之间 就容易发生误会。 从属 G 大学的 X 学院,不久前更换了领导班子,由 D接班成为 新院长 。前任负责人 C ,因为年龄超过 60 岁,办 ...
个人分类: 诗小说|4759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6
心平气和面对学生的拖延症
热度 8 2021-4-3 23:40
读了《导师催论文的操作指南》( https://zhuanlan.zhihu.com/p/87187376) 有感想,体会深。 唉!遇到具有“拖延症”的研究生,真的容易生气。如果遇到一位写论文,语言逻辑不清的学生,就更容易生气。特别是修改研究生起草的论文,有的时候,他/她的语言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别字、病句等,一个接一个 ...
个人分类: 浅谈|5998 次阅读|15 个评论 热度 8
庸俗的尽头便是高雅!
热度 6 2021-3-31 11:06
四川省有一个岳池县,县城里有一条“米粉一条街”。在“米粉一条街”牌坊上有一幅上联,写着:“ 岳池好好岳池岳池米粉越吃越好吃 ”。 然而,下联却写着三个大问号: 求下联 ! 照片来自于我的大学校友伊老师。 这幅上联看上去很庸俗,但是,谁能够对出下联?当你对下联的时候,突然发现,这幅“ ...
个人分类: 浅谈|5179 次阅读|23 个评论 热度 6
研究生与导师究竟是什么关系?
热度 2 2021-3-21 11:17
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 1、导师是学者, 把握本领域的前沿和发展, 知识面宽,掌握多种技术与方法。 2、学生是专家,在某一科学问题上钻研很深,精通1-2项技术方法。 3、导师欲爱每一位学生,但爱,是有条件的;父母爱孩子,爱,是无条件的。 4、导师与学生相互合作,共同一起成长和进步。 5、导师把学生 ...
个人分类: 浅谈|10918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一个人什么时候才能明白事理?
热度 5 2021-3-18 15:05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位老前辈,曾经感叹:“等到一个人明白事理的时候,就已经退休了!” 近来,我也办了手续,成为“退休”大军中的一员。 我突然感到一阵放松,一种莫名其妙的空。平日的一些熟人,变得陌生了。对你点头哈腰的人,突然变得有了骨气,腰杆硬了。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候,平日向你谦让的人,也不谦让你了 ...
个人分类: 浅谈|3280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5
夫妻的"夫"如何写?
热度 2 2021-3-14 12:55
笔划与字义 当同一个字,具有多种用法和含义的时候,笔划的顺序是否可以随心所欲。就让我们随心所欲的写一次夫这个字吧。“夫”描述不同的意思,写法不一样。 农夫:夫,应该先写“土”,再写人。土 + 人 = 夫,表示农民在土地上劳作。 大丈夫:夫,笔顺应该先写“大”,再写“一”。大 + 一 = 夫。构成 ...
个人分类: 浅谈|3343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2
有了手机,人的记忆能力会退化吗?
热度 6 2021-3-12 14:17
人类的技能是否能够维持和发展,与环境的压力息息相关。环境和社会对一个人的选择性压力,迫使我们去增强和完善自己。某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只收博士,你想被选上,就必须努力学习,拿到博士学位。 社会的发展与个体能力之间的基本规律: 每当人类发明一种新的工具,替代和延展了人的某种能力,那么该能力对于人来说就会 ...
个人分类: 浅谈|3290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6
祝贺同行获得科研成果,就不能有点创新的方式吗?
热度 2 2021-3-5 13:01
我们知道,创新,来源于差异,来源于创新意识,不同的想法。表现在事情的细节和习惯上。 只要到了现实生活与工作环境中,创新就变得不容易了。 我是许多科技微信群中的一员。当某位科学家获得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成果时,群里的同行就会祝贺他/她获得成果(如图所示)。 科学家获得了成果,当然应该祝贺,进行鼓励。 ...
个人分类: 浅谈|3269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