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帝都开会
2024-7-31 14:48
这是我今年参加的第一场重要会议,也是第一次参加!中国从事科技哲学的人很多(我估计是哲学门类中人数最多的二级学科),由此推断,从事自然辩证法教学的老师也肯定很多(具体数字不详,大概估算一下:中国有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学校与科研机构约1000家,每家按3-5名老师配置,这个群体的规模大概在3000-5000之间,折中 ...
19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79:威尔逊的《人类存在的意义》
热度 4 2024-7-25 00:53
断断续续的把美国进化生物学家威尔逊晚年的一本小册子看完,这本小册子《人类存在的意义:社会进化的源动力》,这本小书就是高级科普,读起来不费劲。抛开生物学知识不谈,威尔逊晚年特别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提出知识大融合的概念。我相信到晚年的时候他会发现科学在很多方面的无力感,面对纷繁复杂的人 ...
6668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4
每天从棺材的意象开始
2024-7-18 15:51
翻闲书看到一个段子,说的是英国女诗人艾迪斯●西特维尔(Edith Sitwell,1887-1964)在开始一天的工作之前,需要在敞开的棺材中躺一下,然后才能进入状态,才能写出关于死亡的最真实感受。这种爱好比较恐怖,也比较稀少。传说归传说,但是,进入某种状态恰恰是做出好的工作的先决条件。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不在状态 ...
23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中国网络反智主义现象的表现及其治理路径
热度 3 2024-7-12 16:10
中国网络反智主义现象的表现及其治理路径 李侠 管仲怡 (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近年来,由于在公共领域频繁出现个别专家违反常识与逻辑的言论,公众对于专家群体出现了一种普遍性的不信任感,而且这种趋势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被称作反智主义(A ...
9859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3
博士后出站
热度 5 2024-7-7 08:24
6月10日下午,李伟博士圆满完成在站工作,顺利出站。李伟博士在站期间工作业绩突出,发表7篇高质量论文,并获得上海市社科项目,也获得学校晨星青年学者称号。李伟博士的随和、认真、敬业与执行力令我印象深刻,也有幸参加了他的婚礼,那是一次美好的记忆,希望他能把这些优秀品质保持下去,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大 ...
5216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5
透视全国科技大会,解析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
热度 2 2024-7-5 11:23
透视全国科技大会,解析中国科技发展路线图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6 月 24 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 2035 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 ...
880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市场的开放度决定了人才的丰富度
热度 1 2024-7-2 12:45
市场的开放度决定了人才的丰富度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当今的国际竞争究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这点已成世界各国的共识。不能否认这些年国家为此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各种令人眼花缭乱人才政策也是纷纷出台,基本上到了只要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的地步,但是实 ...
216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第20届研究生夏至论坛
2024-6-26 12:53
6月23号,第20届 夏至 研究生 论坛如期举行,本着一贯的风格:朴实、问道、执着与热情,本届论坛由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二年级博士生组织,由牟凯旋博士牵头,6名博士生组成的会务组高效、细致、有序,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收集到50多篇论文,经过会务组同学的评选,筛选出12篇优秀论文,整场会议的安排有条不 ...
28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
2024-6-12 05:11
前段时间把埃克哈特●托利的那本《当下的力量》看完,这本小书断断续续的看了很久,其实这类心灵疗愈类的书籍我看过很多,估摸下来约有20余本吧,这类书最大的优点就是读起来不累,还可以让自己放松心情。对于这类文字有两种处理方式:其一,反复读同一本书;其二,换一本同类的书来读。各有好处,我的习惯是换一本来 ...
72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5 0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