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按标题搜索
小酒馆
热度 1 2024-9-5 22:06
深夜,离灵魂最近的地方 突然想到某些亲人、朋友或者山河故人 痛彻心扉,思念或者泪水如酒 淹没所有没有标记的粮食、道路或者晦暗的日子 那些无法抵达的距离,或者下落不明的时光 再次慵懒的提示 爱是一种努力或者反抗,而 孤独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存在方式,以宿命的名义 说 ...
300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什么样的科学家更容易成为教育家?
热度 4 2024-9-2 14:08
什么样的科学家更容易成为教育家? 李侠 谷昭逸 (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文件,该文件的核心主旨就是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切实推进教育强国目标的抓手,文件中首次提出教育家精 ...
6261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83: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
2024-8-31 07:26
在书堆里偶然翻到一本木心的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坦率地说,这是我第一次看木心先生的文字,作为一名曾经的文学青年,年轻那会很喜欢诗歌,也胡乱写过几首,始终不得要领,果断地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好在那些年我结识不少诗人朋友,也买过不少中外诗人的诗集,时至今日,我仍会不时买几本诗集,我喜欢诗人对于语 ...
3255 次阅读|2 个评论
人工智能是否颠覆了传统教育行业?
热度 7 2024-8-27 12:08
人工智能是否颠覆了传统教育行业?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近日浙江某高校教师因其所负责的三门课程的卷面不合格率都在 30% 以上,面对质疑他为此写出说明,该老师在文章中列举了一道他曾出过的填空题以评价试卷的难度:“《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和谁?”并说这道题的错 ...
66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7
《创造者的日常生活》
热度 2 2024-8-26 08:37
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习惯都是不同的,那么这些不同方式与模式之间是否存在最优模式问题,这是我很想知道的事情,可惜一直未能如愿,好在我看到有人在研究这个问题,美国年轻作家梅森●柯瑞写了一本书《创作者的日常生活》,在这本书里柯瑞列举了近300年世界范围内的161位作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知名人物的 ...
5451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第八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
2024-8-20 19:56
8月16-19日我与陆群峰副教授一起去山西大学参加第八届全国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论坛。时间过得真快,去年第七届是在交大举办的,转眼一年就过去了,时间太不经过了,一晃一年就过去了,除了感觉身体的衰老之外,业绩泛善可陈,但感觉却很累,这是很吊诡的事情:一年比一年累,但一年比一年的产出要少,哪里出了问题? ...
2638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81:阿伦特的《过去与未来之间》
2024-8-15 08:07
今年的夏天酷热难当,昏沉状态总要来一剂猛药提振一下精神,翻出这本看了半截子的书《过去与未来之间》,这本书由一个导论与八篇文章组成。慢慢的读下去,竟然内心也有了一丝凉意。这是阿伦特1961年出版的作品,在我看来这也是阿伦特晚年时期最好的作品之一。由于阿伦特对于古希腊哲学以及近代西方哲学的超级熟悉,导 ...
70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已死之人的书之180:《本尼迪克特文选》
热度 1 2024-8-6 10:11
由于要写点东西,又把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书翻出来,这本《文选》是国内编者弄的一个文集,就是把本尼迪克特的两本著名的书攒在一起,即《菊与刀》与《文化模式》,早先家里有一本单行本的《菊与刀》,可惜不知放到哪里去了,无暇去找,只好用这个版本。其实,这两本小书在国内早已家喻户晓,无需赘言。值得说一 ...
41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度 1
总会有人在幽暗岁月绽放出一种清洁的精神
热度 3 2024-8-1 13:45
总会有人在幽暗岁月绽放出一种清洁的精神 李侠 上海交通大学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前段时间《中国科学报》社记者李芸老师给我寄来一本她们报社新出的书《风范——他们用一生写就的科学家精神》,书中介绍了 21 位著名科学家的成就、工作与生活的一些侧面,由那些看似平常的点点滴滴事迹拼接起来的人 ...
8607 次阅读|9 个评论 热度 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12 19: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