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rlmyl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lrlmylt

博文

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参加博士答辩有感 精选

已有 15505 次阅读 2020-6-1 10:5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最近两三年,作为评委,参加博士答辩的机会多了起来。2020年疫情,出差的机会少了,有了更多的闲暇通过在线方式参加外校的博士论文答辩。参加过数次答辩以后,有个越来越深刻的感觉:现在博士毕业生知识体系碎片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了。

      博士毕业生碎片化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位论文是几篇发表小论文的简单堆砌,彼此之间缺乏必然的内在联系;侧重于研究方法的模仿、技术细节的改进,对方法的原理、机理缺乏深入的了解;论文的研究背景缺乏深入的了解,研究的科学意义不能精辟提炼;对论文的创新点不能精准概况。

      当然,造成博士研究生知识体系破碎化的原因也是不言自明的公开秘密:四唯,其中以唯论文最为重要。没有高影响因子的顶级期刊SCI论文 ,轻则不能毕业、获取国家奖学金,重则难以求职、难以获取比较满意的薪水。多少没有几篇高IF SCI论文在手的博士生,要么到各个高校求职被拒,要么只能屈就于普通院校的普通师资,拿着仅能维持温饱的薪水。论文,这种生死之物,在读博士生不能不给与100%的重视。按照理想的博士培养计划,博士期间,学科理论体系的掌握、研究方法的训练是最为重要的。而现实的情况是,博士生从录取的那天起,几乎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追踪研究热点、研究期刊偏好、钻研投稿技巧上来。这种时间精力的分配不均,必然导致博士毕业生知识体系的破碎化。

       知识体系破碎化的博士生,毕业后在漫长的科研过程中,必然遇到很多困难。笔者曾经多次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现相当一批博士毕业的申请者,论文发表记录都不错,但在凝练科学问题上表现很差。一个连研究的科学问题都不清晰的本子,当然申报的结果不会太理想。每年国基评审结果揭榜时,都有SCI论文发表记录良好、屡次名落孙山的申报者晒本子,某种程度上也许与这种破碎化的知识体系有关。

     当然,破解博士研究生知识体系破碎化的根本途径在于破四维。通过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其实可以看出,不用参照小论文,仅仅凭学位论文,绝大部分评委、绝大多数场合,答辩委员会均能给出十分客观的评价。因此,限制小论文发表篇数、充分发挥小同行的作用、建立学位授予与论文发表脱钩的授位体制,技术上完全没问题。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14548-1235897.html

上一篇:何去何从的本科毕业论文?
下一篇:伪高大上、假接地气:学位论文评审印象
收藏 IP: 121.237.219.*| 热度|

52 卜令泽 郑永军 杨正瓴 王安良 徐耀 吕健 周健 张照研 宋威 梁洪泽 杨顺华 许培扬 左小超 董铭涛 齐金峰 陈楷翰 袁修柳 王启云 黄永义 王茂清 史晓雷 韩玉芬 杨辉 张启峰 张宇哲 袁有录 简美鹏 陈希章 李陶 武伟伟 李学友 杨冬 段含明 郁志勇 马浩 武夷山 苏德辰 肖建华 吕洪波 施树明 吴仁愿 马健凯 赵志宏 刘建涛 姬扬 王林平 孙颉 周忠浩 白龙亮 曹家樅 姚伟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