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m051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hm0510

博文

科学猜想:基因能不断地被写入而发生改变

已有 2450 次阅读 2020-12-21 15:35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猜想:基因能不断地被写入而发生改变


童亨茂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日常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生物学上的一个大胆的科学猜想:当生物体的习性和状态(如活动能力,器官状态和性质等等)改变积累到一定的时间,这种习性和状态就可以写入基因,从而能遗传给下一代。这一猜想目前虽然还没有充分的科学实验和逻辑分析来支持,但这一猜想源自生活实践(天然实验),而且还得到了很多验证。望这一猜想能引起生物学家的注意,并进行相关的科学实验来研究和证实。一旦这一猜想得到证实而转化为科学理论,对人类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0.引言

       按照现有的认识(核心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自然状态下,生物是在漫长(如数十万年到数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通过“物竞天择”的方式发生进化的,其中基因的变化是最根本的体现;而对于一个具体的生物个体而言,基因是该生物个体的固有属性,是稳定的。上述认识基本上是目前生物科学界的共识。 然而,笔者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其实人类生活也是一种实验,只是大部分人不留意实验结果,很少人会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更少的人有能力从实验结果得到科学认识)和思考发现:生物个体的基因并非是固定的,而是可以不断发生变化的!这个发现主要源于对笔者两个孩子(女儿)成长过程的观察,以及相关的观察和思考。


1.来自两个孩子若干事件的启示

       2007年2月的一天,我惊异地发现15个月大的大女儿(当时身高仅为70cm)能利用客厅栅栏(图)爬到280cm的高度。这可是她4个身高的高度呀! 2007年12月的一天,我带着大女儿到昌平的一家儿童活动室,她看见别人玩溜索(约10m长),她也想玩,但管理员说只有4岁以上的儿童才能玩。我拗不过她后与管理员交涉,写了安全保证书后,管理员同意让她玩了。结果她很顺利玩完了溜索。当时,管理员和其他孩子的家长(包括笔者本人)都很吃惊。 大女儿的上述能力引起我的思考,但一直没有找到能说服自己的答案(她的运动天赋怎么来的?)。 2015年7月7日,我在医院里见到了刚出生的小女儿(因剖腹产,我是我们家第一个见到她的)。护士拍了一下孩子的屁股(为了验证孩子的健康状况),她哭了两下后,忽然对我笑了一下(遗憾的是,当时的瞬间没有得到固化)。当时觉得很奇怪,怎么刚出生的孩子就能笑?! 两三天后,我看着摇篮里的小女儿时,她竟然能与我对视。这一瞬间正好被我大女儿抓拍下来(这已作为我的微信头像)。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出生7天后,岳母告诉我说她已经能翻身。我将信将疑,让她再试一下,眼见为实,并准备了手机录像。结果她真做到了(She did it!)!我把这一事件告诉给同事和朋友时,都说我吹牛吹大了(翻身一般是3个月以后的孩子才能做到的,俗称“三翻四坐”)。我告诉他们“有图有真相”,并展示录像后,个个无不惊叹!

 

2.科学猜想的产生及逻辑过程分析

       这一系列事件(并结合其它事件)和长期的思考,终于激发了我思维的火花,产生了大胆的科学猜想:当生物个体的习性和状态改变积累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写入基因,并遗传给下一代;习性和状态不断的改变就可以不断地写入基因,导致基因的不断改变。分析如下。 首先,可以确定我两个孩子当时的状态和运动能力是遗传的(这里就不管神创论者的反对了)。因为用后天锻炼来解释太过牵强,特别是小女儿的上述表现更是无法用后天锻炼来解释。 其次,我本人没有运动天赋(高一达标成绩勉强及格就是一个例证),我父母也没有(排除了隔代遗传)。我爱人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样排除了上代遗传的可能性。 第三,①我高一(1982年秋)以来长期坚持锻炼(无法忘怀高一体育老师的启蒙!): 21年几乎风雨无阻的天天长跑(非典期间开始骑行后终止长跑,但骑行因为一次意外而结束);1985-2008,断断续续地打篮球;12年(1996-2008)每周坚持打两次及以上的羽毛球;大二(1986年秋)开始断断续续地打乒乓球,北京奥运会后(2008年)至今,比较连续;今年因新冠肺炎,又开始打上网球了。②通过锻炼,身体素质得到革命性的提高:达标成绩从高一的勉强及格到高二以后近于满分(只有短跑被扣5-10分,其它4项远远超过满分成绩);参加石大的教职工体育比赛成绩优异,获得各类冠军二十余个(主要是团体冠军,也有好几个单项冠军);校医院的病例档案几乎空白等。这里不断赘述我的体育经历无非想说明,我身体素质的改变是后天长期积累的结果。我爱人在我的影响下也喜欢上体育锻炼,但还没有官方认可的成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两个孩子的运动能力是遗传(通过基因)得到的,而我们夫妻俩本来没有运动天赋(没有这方面的基因)。根据这两条可以合理地推断,这方面的基因应该是我们夫妻俩后天获得的。而笔者本人具有长期锻炼(三十多年)的经历和有身体素质改善的明显标志,加上小女儿的运动天赋比大女儿表现得更为突出,为此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我长期锻炼获得的身体素质的良好状态已经写入基因,遗传给了大女儿;十年后,进一步改善的身体素质继续写入我的基因,并且遗传给了我小女儿。


3.科学猜想进一步的支撑实例

       产生了这个设想后,开始留意有关的现象。有一次在CCTV探索与发现频道(具体的播出日期已记不清了)看到一则报道说,发现云南有一种蝙蝠(大耳嘴蝙蝠)能够抓鱼(而且只发现这种蝙蝠能够抓鱼),而且还有这种蝙蝠抓到鱼的镜头。报道称这里的大耳嘴蝙蝠能够抓鱼的能力怎么来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但我当时就认为可以用基因写入的假说来解释:其中一只体格强健的大耳嘴蝙蝠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抓到了鱼,发现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后,开始不断地练习抓鱼,并渐渐掌握了抓鱼本领。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这种本领写入了基因。以它为源头的云南大耳嘴蝙蝠通过遗传就有了这种能够抓鱼的独特本领。 另外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自我的一个老同事——孙镇城教授(提出了“生物利用空中通道进行传播和扩散”原创性思想,在我心目中是一很杰出的古生物学家和优秀教师)。他是我的忘年交,与我无话不谈。他告诉我中年时牙龈长期发炎,由于右派的身份没有能得到及时医治,结果晚年得了牙龈癌,并因此扩散而病逝。由于感情的因素,他这个病例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触动和思考,发现也是一个部位长期的病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写入基因并导致基因变异而产生癌症的典型实例。并由此进一步引伸出一个医学领域的大胆猜想:一个部位的长期病变(只是部分器官(如胰腺)感觉神经比较迟钝,长期病变也容易被忽略,很容易诱发癌变,尊敬的张一伟校长就因胰腺癌而病逝)是诱发基因变异而致癌的基本方式。通过长期的观察,这一猜想已得到很多实例的验证(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建议大家,一个部位的长期病变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容易引起癌变。 按照上面的分析,生物体性状的改变可以是积极的(性能变强)、也可以是消极的(退化或病变)。这种性状的改变只要积累到足够的时间就可以写入基因。写入基因所需积累的时间应该与性状改变的强度有关,推测一般为几年到十几年(如环境污染引起的身体性状的强烈改变,推测可能短短几年就能写入基因而导致癌化变异)。


4.科学猜想的启示及展望

       若上述猜想成立的话,至少可以给大家两方面启示:①积极生活,既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下一代;②出现病变务必不能任其长期发展,否则会产生癌变。 上述认识虽然有清晰的科学逻辑分析,也有很多实例来验证,但要成为科学理论毕竟还有很大的距离。产生上述科学猜想后,曾经产生与权威生物学机构(如北京大学生物学院)的有关专家合作进行深入研究的冲动。考虑到虽然科学逻辑是相通的,但要把上述科学猜想真正转化为科学理论估计难以实现(特别是在国内目前的科学环境下),因此笔者放弃了这种冲动,仅仅作为业余爱好来编写此文。若此文能引起有关专业人士的注意或对他们产生启发,笔者就心满意足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5381-1263499.html

上一篇:人的价值分类—— 关于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强身健体的四个“一”假说
收藏 IP: 125.33.160.*| 热度|

2 毛小平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