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推进——EP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guangqing 个人简历:http://gs1.dlut.edu.cn/Supervisor/xiaguangqing.page

博文

“电推进技术”入选2015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

已有 4729 次阅读 2016-1-2 08:42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电推进,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航天新闻

由中国航天报社组织,航天领域院士、专家,媒体代表和广大网友共同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和世界航天十大新闻揭晓。

2015年,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领域的事件呈现出重大、频发、全球瞩目、成果丰富、影响深远等特点,表现出人类勇攀科技高峰、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担任此次评选工作的评委有来自航天领域的知名专家张履谦院士、余梦伦院士和戚发轫院士等,还有来自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光明日报社和果壳网等媒体从事科技报道的资深记者。广大网友也参与了此次评选。

2015年中国航天十大新闻

1.长征六号首飞成功一箭发射20星


2015年9月20日,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中的首飞火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作为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快速发射三级液体运载火箭,“长六”火箭采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无毒无污染、发射准备时间短等特点,主要用于满足微小卫星发射需求。

2.中国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


2015年12月1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该卫星是中国首批立项的4颗科学卫星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谱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同时将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马射线天文学方面开展研究,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

3.一批新型导弹武器亮相"九三"阅兵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航天两大集团公司研制的多型导弹武器系统亮相。东风21D、东风26、东风31A、东风5B等导弹武器系统备受关注。

4.中国通信卫星强势进入国际市场


2015年10月~11月,我国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先后成功发射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和老挝一号通信卫星,我国通信卫星强势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实现了我国卫星第一次出口东盟,更首次实现向国际成熟卫星运营商提供通信卫星在轨交付服务,极大地提升了中国航天的国际形象。

5.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2015年9月25日,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中的第一型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运送浦江一号和另外3颗微小卫星奔向太空。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运载火箭快速发射的小时级跨越,可在24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工作。

6.新一代“北斗”升空助力全球组网


从2015年3月~9月,我国成功将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这4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后,将开展新型导航信号、星间链路等试验验证工作,并适时入网提供服务。这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的建设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7.“太空摆渡车”远征一号上面级首飞成功


2015年3月31日,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该火箭是由基础级和上面级组成的四级火箭。由于上面级的加入,可让卫星自发射到进入运行轨道的过程,从数十个小时的变轨时间缩短为5个多小时的直接入轨,并且无需耗费卫星的燃料,使得宝贵的星载燃料可以完全被用于在轨飞行,从而大大延长了卫星的在轨运行寿命。

8.中国电推进技术进入工程应用


2015年,我国电推进系统研制应用取得重大进展。首个卫星用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地面寿命及可靠性试验累计工作时间超过11000小时,具备卫星在轨可靠运行15年的能力。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电推进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全面迈入工程应用阶段,能够满足我国通信卫星系列平台、高轨遥感平台以及深空探测器的发展需求。

9.中国首颗高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四号发射成功


2015年12月29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四号卫星。该卫星是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高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也是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幅度最大的地球同步轨道遥感卫星。

10.中国航天商业活动进入活跃期


2015年9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四维商遥公司,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卫星遥感数据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10月7日,我国第一颗商业高分辨遥感卫星吉林一号组星成功发射升空。10月30日,中国卫星应用大会暨中国国际卫星应用技术与设备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同日,首届中国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举行。一年中商业航天活动频繁发生,预示着商业航天将在中国快速发展。


2015年世界航天十大新闻

1.SpaceX公司成功实施一级火箭回收


2015年12月22日,SpaceX公司发射的猎鹰-9运载火箭一级箭体陆上回收成功,这在人类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为未来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完全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究涉及面广、技术实现难度大,在一次性运载火箭基础上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此次SpaceX公司的一次性运载火箭子级回收是其中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

2.火星上发现液态水


2015年9月28日,美国宇航局宣布,2006年进入环火星轨道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提供的强有力的数据表明,火星表面存在流动的液态水,这一发现指向了存在于火星地表之下的大规模水体储层。这一资源未来不仅可为登陆火星的航天员提供水和氧气,液态水的存在还意味着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而且还很可能将为未来人类定居火星提供支持。

3.中国发射世界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


2015年12月17日,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该卫星是中国首批立项的4颗科学卫星之一,它能够通过高空间分辨、宽能谱段观测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同时将在宇宙射线起源和伽马射线天文学方面开展研究,是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超过国际上所有同类探测器。

4.地球“近亲”被发现


2015年7月24日,美国宇航局宣布发现一颗与地球相似指数达0.98的类地行星——开普勒452b。该类地行星距离地球1400光年,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其年龄接近60亿年。开普勒452b的体积是地球的1.6倍,直径比地球大60%,公转一圈385天。开普勒452b到恒星的距离,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接近。这是迄今发现的与地球和太阳最相近的行星与恒星组合。

5.“新视野”号飞掠冥王星


2015年7月14日,经过48亿公里飞行、9年半太空穿梭,新视野号探测器终于飞掠冥王星,这是迄今为止人类与冥王星最近距离的一次亲密接触。目前,人类对冥王星还存在诸多不解之谜。冥王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人类尚未近距离探测的矮行星。在“新视野”号完成了近距离飞掠冥王星的历史性任务后,美国宇航局已经为它选定了下一站可能的目的地——编号为2014MU69的柯伊伯带天体。

6.“黎明”号首次探测谷神星


2015年3月6日,美国宇航局黎明号探测器进入谷神星轨道并开始探测该星球。直径接近1000公里的谷神星是人类在太阳系中尚未探测的小行星带最大天体。“黎明”号抵达谷神星的轨道有助于人类更深入地了解这个身处小行星带的神秘天体。

7.“机遇”号完成火星“马拉松”


2015年3月24日,美国机遇号火星车完成了第一次火星“马拉松”,行驶总里程达到42.195公里,用时11年零2个月,创造了人类探测器在火星表面行走距离的新纪录。

8.印度发射首个太空望远镜


2015年9月28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使用PSLV火箭成功发射本国首个太空望远镜Astrosat,开启了印度空间天文观测的序幕。该太空望远镜重1.5吨,造价约为2700万美元,设计寿命为5年,主要用于对x射线双星、超新星遗迹、银河系系核和星系团进行光谱研究。

9.“哈勃”服役25年改变人类宇宙认知


2015年4月25日,是哈勃太空望远镜升空25周年的日子。自1990年4月搭乘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轨道开始,哈勃太空望远镜就满载了人类的期望。在服役期间,它不但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一些长期困惑的问题,还引导天文学界用新的理论来解释一些现象,推动了天文科学的进步,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对宇宙天体的认识。

10.俄航天员驻留太空累计879天创纪录



2015年9月12日,3名国际空间站内的航天员返回地球。成员之一的俄罗斯航天员根纳季·帕达尔卡完成了他的第五次太空任务,在太空停留了168天。至此,帕达尔卡累计在太空执行任务879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80228-947518.html

上一篇:中国电推进系统将正式应用于航天器
下一篇:大连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微纳卫星与先进空间推进课题组2024年研究生招生信息
收藏 IP: 175.163.70.*| 热度|

2 孙安邦 马德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