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uang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huang2012

博文

按标题搜索
用志不纷,其神乃凝
2023-7-29 21:39
好久没有上科学网了。 今天突然想起来,上来浏览了一下,看到很多消息和熟悉的几位专家的进展,深感振奋和责任。 从去年初,到今年上半年,一直忙于思考和研究,我负责的一项研究,终于等来了市场的肯定性验证。 感觉做产学研开发,挑战性是全方位的,不容易。跟企业之间的合作,首先是信任。来自于人品和学问的全方 ...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77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列文虎克
热度 4 2022-9-14 10:25
被誉为“改变世界的看门大爷”(荷兰人,1632-1723年),没受过正规教育,因为坚持一个爱好,生生地把自己变成了“显微镜之父”。他活了91岁,磨了500多个镜片,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镜水平,放大倍数可达300倍。自己会做放大镜,相当于拥有了第三只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6189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4
如何评价一项科学研究?
热度 3 2021-12-4 14:22
很多的科研故事,概念很好,很吸引人,但是故事结局如何?其中的内容,从起点到终点,是否在逻辑链条上真的行得通,如果没有在大尺度、大时域、大范围、大强度、大频度、深度上等多个维度上经过严苛的考验,其可靠性,是值得怀疑的。提出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强化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也有利于 ...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6203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孤阳不长
2021-7-18 16:59
做科研,讲究创新。可是,灵感何处来?一味地从自身修炼上下功夫,经验上,感觉还是很难的,尤其到了天花板的阶段。这个时候,倒不妨出去走走,到生产现场、到行业专家那里或者学术会议上去看看、听听,交流一下,或者看看文献,往往会有不小的收获。 长期固守自己的思路,久而有僵化之虞,所谓进入了一种认知上的“孤 ...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2142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迎 “难”而上,是科研人的宿命
热度 4 2020-6-2 15:33
选题是很重要的。轻松的课题,做起来爽,可是出不来水平。在份量上、影响上,几乎跟没做一样。因为 不是只有你会,所以你的区别性、显示度,就不存在。这样的课题,做得再多,也难以受到关注。这样的选题,是非常危险的。 何谓“难”?大众搞了很长时间,肉都 ...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634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4
破SCI至上,国家要动真格了
热度 1 2020-2-23 22:40
破五唯,本质上是破除论文“ SCI 至上”。五个评价指标,本身没错,错在一个“唯”。 科研本身是很简单的事情:碰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研究发现发表出来,促进学术交流和进步,归根也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当然,这个发表非常重要,它同时还是发表者获得世人承认的证据,即:确认自己的首先发现权。 ...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3900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教外别传
2019-10-20 21:34
此语源自禅宗。大意是说:存在一种非常特殊,有别于传统主流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让人顿时领悟大道真义。这种学习方法,似有非常高效、高速地让人认清事物本质的神奇效果。这个,听起来,不禁令人神往。 六祖惠能大师的中国禅,强调从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亲自动手体验,自证自悟,自己把自己搞明白。故,有“南顿北渐” ...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4306 次阅读|没有评论
金属离子的生物质材料吸附
2018-12-27 11:57
生物吸附,跟化学沉淀、溶剂萃取、离子交换一样,是湿法冶金或者水溶液化学化工领域的一个分离手段(而已)。自其出现以来,就以“便宜、对环境友好、原材料不竭”等亮点吸引了很多人投入研究。但是至今,还是很少见到大规模产业化的成功案例。国内外过去这30年,发表了大量论文,从改性制备、性能测试、小型实用化 ...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39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到企业去、到一线去找活路 (与研究生关于选题的一点讨论)
2017-12-30 23:19
工科课题,对专业人士而言,基本上稍加研究,总会有些头绪。很多时候,进展缓慢,虽然忙碌一场,但是 收获总是未能令人满意。此时可能需要检讨自己的工作方法了,尤其是否找准了问题。问题重不重要,到底有多 重要?光是停留在网络文献资料层面,或者自己想象的,是远远不够,而且往往非常危险(误导你) ...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3069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4: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