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冲刺高影响力期刊,这些技巧简直是神助攻!

已有 2478 次阅读 2021-2-26 17:26 |个人分类:科研影响力和研究质量|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理论上,只要论文质量够好,在哪发表不重要

不过,在自身研究领域内的著名期刊发表论文仍是许多研究人员的目标。

在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最大障碍是这些期刊的接受率普遍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例如,《自然》期刊的接受率已从2000年的11%下降到2017年的7.6%。面对如此激烈的版面竞争,研究人员如何才能提高论文被接受的机会?以下建议有助于明确顶刊发表策略。

01确保研究质量,向最高水准看齐

高影响因子期刊收到的投稿量大,要能被这些期刊选中,稿件必须具有很高的学术成就。

  • 选择富有价值或意义重大的研究目的,提出的研究问题应能够有效激发读者的兴趣。

  • 针对研究问题而设计的研究方法应科学合理,细致明确地解释使用的研究方法,以便同一研究领域内的其他研究人员必要时能够以相同的方法开展研究。如果研究涉及统计分析,可考虑请统计专家帮助设计分析方法,开展分析并报告分析结果。

  • 只报告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结果,而且应做到语言清晰,条理明确。使用的图表应准确无误,且与正文中的说明保持一致。

  • 在讨论部分,论述应有理有据,紧扣主题,要能够突显出研究成果的意义,必要时时也应说明研究的局限性

  • 请未参与研究项目的资深研究人员或同事就稿件提出批评意见,以便跳出原有思路,从全新的视角思考如何改进研究内容。

  • 收到同行评议者的意见后,应认真地逐条予在回复,即使你不认同一些更改要求,也应将自己的观点解释清楚,确保同行评议者能够理解。

02选择适合发表研究成果的期刊

首先,任何情况下都不宜仅根据科学引文索引(SCI)排名或影响因子来选择目标期刊。必须综合其他因素来做出选择。确定与自己的发表需求最适合的投稿期刊之后,还需要确认你的论文与期刊的范围一致。具体步骤如下:

  • 从感兴趣的期刊中挑选几份适合的期刊,必要时征求资深研究人员和同事的意见,了解哪些期刊在你的研究领域内享有盛誉。

  • 认真研究每份期刊的宗旨和范围,对期刊侧重的研究领域以及持续探索的前沿主题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份期刊的投稿处理程序,特别是从投稿到录用以及从接受到发表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 最后再结合自己论文的类型和研究范围以及期望的发表时间,进行切合实际地评估,确定目标期刊。

03确保论文与期刊的范围和要求一致

· 认真阅读期刊提供的“投稿须知”,确保论文稿件符合所有相关要求。特别注意报告方法、统计/数据和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

· 有些期刊发表的论文附有同行评议的意见,可以仔细阅读

· 标题、摘要和投稿信是投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期刊编辑首先浏览的内容。

· 标题应引人入胜,简单明了地表达研究的精髓。摘要不仅是研究总结,更要有效地突出重点。标题和摘要最好包含几个与期刊范围一致的关键词,并注意期刊的要求(例如,字数、格式等)。

· 投稿信不应让人感觉是摘要的重复。

· 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确保语言足够清晰,以便编辑人员/审稿人员能够轻松理解稿件内容并判断稿件质。此外,确保使用标准术语,使术语能够被同一研究领域内的国际读者所理解。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资历较浅的研究人员是否能够在导师或高级研究人员的陪伴下,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长期而言可能也是成功的一个影响因素。

意得辑充分了解各类顶级期刊对研究论文的要求和作者在准备投稿时常出现的问题,并始终致力于协助研究人员克服论文发表方面的各项挑战。


更多优质内容,欢迎收藏:

【论文】论文超级手册:SCI问答集锦

【论文】论文的诞生:从研究、写作到发表

【科研】科研札记:前沿新闻、心得感悟

【科研】疫情之下:COVID-19专题

【服务】英文润色、学术翻译、SCI投稿全系产品

【服务】科研传播:扩散科研影响力

【讲座】32场公益讲座——强化写作力

【好书】《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100个常见错误》

关注知乎“editage意得辑”,每周三晚,好书相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1273992.html

上一篇:论文写作技巧:e.g.、i.e.和namely的差别
下一篇:没有导师的指导,研究生如何阅读文献、提出创见、写论文?
收藏 IP: 112.1.11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9: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