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耐心、思考、毅力:学术上的东西没有速成,只能慢慢积累

已有 3272 次阅读 2019-12-11 13:39 |个人分类:国际级写作与风格|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研, 学术, 论文, 润色, 发表

晏建武,中南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南昌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副主任,江西省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理事、航空学会江西省分会会员、机械工程学会会员,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南昌工程学院第二届十佳青年、南昌工程学院 2011 年优秀科技工作者、南昌工程学院第一届教学标兵。

1.png

晏建武博士的研究方向为:超磁致伸缩功能材料制备与表征;高温合金零件补焊;耐磨 WC 涂层制备。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 50 多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 30 多篇, SCI/EI 已收录 14 篇次(第一作者);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实用新型专利 4 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二十多项。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基金 1 项,江西省科技支撑项目1项,江西省科技厅对外合作项目一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 1 项。

访谈背景

SCI 论文发表是全球许多国家科研评价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尤其在亚洲国家,SCI 发表尤为重要。但亚洲国家的许多科研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以上的科学家,用英语阅读、思考、写作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用一个不太熟悉的语言去表达复杂的科研数据和发现,并阐述其对行业发展、对人类或是周边环境的重要性,毕竟没有用自己的母语表达来得容易。同时,SCI 的发表要充分熟悉国外的“游戏规则”,摈弃我们多年来所熟悉的论文写作思路和模式,这是许多教授和科研人员对英语论文写作“又爱又恨”的原因。

晏教授,请问您对英语论文发表是否有这种“又爱又恨”的感情?

是的,国际大环境如此,英文仍然是科技界国际主流语言,亚洲科技工作者确实存在对英语论文发表这种“又爱又恨”的感情,但无可奈何!

您曾发表近 50 多篇学术论文,其中有不少是 SCI 论文。我们知道,您这一辈的科研工作者所受的英文教育没有那么普及,更多的时候是用母语进行文献阅读、科研以及写作。那么您在过去写 SCI 论文过程中一开始就很顺利吗?遇到过哪些困难?

一开始就很不顺利,第一篇英文论文写了一年半,找了 2、3 个出过国的学者给看过英文,但因为研究领域不同,无法做出大的修改,要精确表达我的研究成果很成问题。但学术上的东西一向没有速成的,只能慢慢积累,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套路和方法。

英语在您阅读国外的专业文献方面是否是个障碍?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您的专业领域在国际上的进展?

是的,英语在我阅读国外的专业文献方面确实是个障碍,没有母语看起来顺畅,有点费劲。我查阅文献通过其他学校和本校英文数据库查询国外的专业文献,但因为使用者队伍太庞大,下载一般都很慢。所以阅读外文文献的效率方面确实相对低一些。

2014 年,清华大学期刊部的主任、也是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的理事长颜帅老师提出中国科技期刊的三步走改革计划,其中提到了对于中国很多高水平的研究,还是以母语表达更为精准和流畅,以后希望提供中国科学家更好的中文发表的平台,然后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际科研界,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以及中文这个语言发表的优势。您对这个提法持什么态度?

这是个非常好的改革计划,我很赞成!这对于我国科技界科技工作者走向世界是一个很大的助力。很多人可能就因为英文表达的问题,所做科研成果无法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尤其是国外期刊拒稿,很可能就扼杀了积极性,打击了继续研究下去的自信心。

在与国外期刊编辑交流和与国内期刊编辑交流方面您感受到很大的差别吗?

感受到很大的差别!我感觉无法准确的表达出我的想法,尤其是有争论讨论问题时,所以如果在我们与国外期刊编辑之间进行意见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一些专业帮助,我认为是很需要的。

在投稿以后,碰到不同的评审人意见不同时,是否很为难?您通常怎么处理?

是很为难,这个专家让你这样改,那个专家让你那样改,通常就尽量改一些,少量的不知如何改的就留给编辑再提意见。总之只要态度诚恳,实事求是,编辑基本都还是通情达理,可以沟通的。

许多人说,很多评审人员的评价未必中肯,有时是因为对方并非您这个细分领域的专家;有时是因为对方对你要表达的逻辑和观点没有特别明白,有时甚至是专家没有认真看这篇文章就笼统下结论。您同意这些说法吗?

有时会有这种情况,但大部分国外期刊的评审专家提的意见都是很中肯的,哪怕他不是这个细分领域的,也会提一些大方向的修改意见,大部分专家水平都很高,而且很认真。

我相信您的工作很忙,您如何抽出时间来看一些专业文献,了解学科领域前沿发现的?

看专业文献,包括外文文献当然是科研人员的常态。其实除此之外,有很多信息渠道可以更好地利用我的碎片时间。比如我经常登录科学网了解各种信息,小木虫,还有就是一些大众网站如搜狐、新浪等。

在带研究生的工作中,您认为对新一代科研人员的培养您最关注的方面是什么?

在带研究生的工作中,我认为对新一代科研人员的培养最重要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1、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一个很浮躁的人是做不出什么有价值的成果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能静下心来,追逐名利的人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科学家。

2、要善于思考。不愿意动脑子,俗称没有头脑的人不能从事科研工作。科研工作中有很多情况下要求从事科研的人要有思想,要能想出点子来解决问题。不能总等别人告诉你怎么做,导师只指大方向。否则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

3、必须要像海绵一样吸收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否则也难以创新。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可能因为经费原因不能经常做到,但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际动态还是可以做到的。

以上文章来自意得辑Insights

使用意得辑任意服务赠《英文科技论文写作的100个常见错误》1本

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售,原价58元

年终预存 最高返4500元稿费,或1000元京东卡

书2.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1209631.html

上一篇:同行评议有哪些种类?
下一篇:系统综述写作指引
收藏 IP: 180.169.14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