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ag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itage

博文

论文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比数量更重要 精选

已有 7518 次阅读 2017-11-3 09:03 |个人分类:来自Eddy博士的发表专家的信息|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以下内容节录自丁香通访谈,意得辑共同创办人暨 CEO Abhishek Goel 接受丁香通「思享+」高端访谈栏目专访,完整访谈内容请见:https://www.biomart.cn/topics/10theditage201710.html

引言:作为一家英文科技论文服务机构,意得辑在这一领域深耕已十余年之久。近年来,除了帮助非英语母语国家的科研人员发表论文之外,意得辑开始更加关注提高研究者的论文的影响力与传播力。在意得辑创始人 Abhishek Goel 先生看来,只有重视论文的影响力与传播力才能逆转「发表即死亡」现象。

在英文科技论文服务领域,意得辑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请您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意得辑的发展历程。

Abhishek Goel2001 年,我去日本了解和考察废物处理这个行业。有一次,我与东京大学的一位教授会面,他突然问我是否能帮他编校他的科研论文。我对这位教授从事的领域并不了解,也从来没做过论文编校工作,所以我对他提的这个要求感到很吃惊。

不过,这也引发了我的兴趣。我发现一些亚洲科研人员,在发表英文论文方面确实存在着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同时,他们也很难找到好的英文编校人员。通常情况下,他们会请英语为母语的教授帮他们编校,或者是学校里的英语国家的交换学生,又或是是他们在国际专业会议上碰到的同行。

就在那个时候,我决定开办一个公司来填补这一市场需求,为非英语母语的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在英文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就这样,我们的论文编校服务在日本开始启动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们创立的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英文论文编校公司,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中国、新加坡以及印度均设有分公司。从 2002 年开始,我们已经帮助 20 万名来自全球的科研人员成功发表了科研论文。

中国研究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在快速增长,但论文影响力并未得到同步提高。这可能既有创新性的问题,也有传播力的因素。如何令中国研究者的论文更具影响力,意得辑能够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Abhishek Goel我个人认为不是创新方面的问题,而更多是论文传播力和能见度方面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具有创新领导力的国家。中国政府对创新的关注以及在研发方面的预算和投入可谓全球领先。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及潜力成为全球最具科研影响力的国家。不过,科研输出仅以论文发表的形式是不够的。目前需要做的是快速提高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及能见度,并且让潜在的投资人、政策制订者、以及各类学/协会能够及时了解新的科研成果。

在过去 15 年内,通过提供论文编校及发表服务,意得辑在全球科研成果传播这一领域提供了大量支持。意得辑帮助了成千上万名中国科研人员在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为了提高已发表文章的影响力,意得辑最近推出了一系列科研传播服务,如视频摘要、信息图表设计、研究精要以及新闻报告等。

通过这些服务,我们帮助中国科研人员、学/协会及科研单位,把他们的科学发现和科研成果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多媒体形式的故事,令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互动,最终提高科研成果的关注度和引用率。

世界变得越来越平,科学同样也是如此。科研影响力不仅在于论文发表数量这一单一维度,而且更多地取决于论文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的实际影响力。意得辑将致力于帮助中国科研人员站立在这一变革和新趋势的前沿。

最近,2017 年《肿瘤生物学》杂志发生了大规模撤稿事件,涉事作者大多是中国医生。究其背后原因,除了学术不端外,还有大量论文服务机构违规操作所致。您对这一事件如何看待?作为业内知名品牌,意得辑内部有哪些举措,以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Abhishek Goel学术不端事件的增长确实很让人惋惜,那些违规操作的论文服务机构需要进一步规范。这样的事件直接摧毁已发表科研成果的可信度,并且让科学的基石受到影响。

这样的事件不仅只在中国发生,在过去几年中,国外也发生过类似的大规模撤稿事件。作为 COPE(出版道德委员会)、ASEC(中国英文科技论文编辑联盟)、以及ISMPP(国际医学出版专业者协会)等机构的成员,意得辑严格杜绝任何学术不端的行为发生。我们无论在服务过程当中,还是与作者之间的沟通,都保持完全的透明。我们甚至要求作者在向期刊投稿时要把意得辑的服务加入致谢部分。

我们不遗余力地向作者提供发表道德方面的培训,同时我们所有的流程都完全符合业界提倡的发表规范。最近,我们刚刚完成一个线上培训,内容就是关于导致学术不端的各种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帮助学术界减少一些学术不端的事件。

意得辑主要关注医学英文写作和科研编校服务,我们也观察到中国年轻医生的英文水平在日渐提高,自主撰写论文的能力也在增强。意得辑会根据中国作者的情况,进行哪些策略调整?

Abhishek Goel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我们提供的服务内容已经远远超越了写作及编校服务。我们的宗旨是填补研究者与期刊之间在地域和文化上的差异,让科研可以真正得到国际传播。

国际出版商们非常认可意得辑在作者服务领域的多年经验,尤其在中国及东亚地区,因此他们选择与意得辑合作共同开展作者的论文编校及发表服务。因为我们的业务与合作伙伴遍及全球,因此我们总是能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我们可以随时调整并定制化服务内容,满足科研人员和科研界的不断变化需求。

众所周知,即使是最优秀的作者,也需要一个好的编辑。所以,我们相信论文编校这一需求始终会存在。同时,无论科学研究发生何种变化,科研人员一直都会需要协助。为此,意得辑时刻在准备着。

相较同行,意得辑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人数庞大的编校团队。意得辑是如何吸引到如此之多的专业人员前来为广大论文作者服务的?对于编校团队的管理与协作,您有何经验与体会?

Abhishek Goel意得辑旗下有 2500 名专家,涵盖多个专业领域和业务范围。在过去十多年中,意得辑树立了非常良好的口碑,客户非常信任我们的服务,因此我们的业务一直在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意得辑为那些持续提供高品质服务的编校人员提供非常好的职业回报及支持。

意得辑在为编校专家提供专业资源支持其工作的同时,还给他们足够的灵活度,并为他们配置专属的项目管理团队,随时解决他们的问题,同时我们信守对编校团队的承诺,支付报酬也非常及时。

这些努力令意得辑成为编校人员合作的首选。在福布斯 (Forbes.com) 官方发布的2017 年提供远程工作的全球前100 强雇主名单里,意得辑排名第12 位。

同时,我们还会对意得辑的人员配置进行精细调整,以便与全球不断增长的编校专家团队协同运作。我们对大规模编校团队的管理由以下三个元素组成:

  • 学科类别管理模式:我们服务体系的核心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管理结构。根据不同的学科类别,我们把编校人员按几个大的学科分组,就像一个大学有几个系一样。每一个学科中心由一名责任编辑来管理,同时由公司内部的校稿团队提供支持。校稿团队的每一名成员不仅是一个专业的学科编辑,同时也是发表方面的专家。这个内部团队对所有自由职业编校人员的工作进行质检。

  • 内部工作人员与自由职业人员之间定期沟通:我们的内部工作人员确保定期向自由职业编辑们发送对他们服务的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以及最适合哪一个细分领域的文章编校。而责任编辑们也会定期与自由职业编辑沟通。有了责任编辑和校稿编辑提供的这些信息和指引,令学科中心与自由职业编校人员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与情感连接。

  • 为编校人员提供高效及人性化的流程化管理体系:我们为编校人员们提供了非常高效的流程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内,编校人员可以选择自己要编校的文章、上传、跟踪截止日期、接收客户反馈、检视自己工作质量方面的指标,还可以自行生成发票。这个流程管理体系大大缩减了人工出现错误的机率,并且把所有相关人员统一到了一个平台上。

除了使用意得辑提供的服务外,很多中国科研人员也非常希望能够提高自己撰写英文科技论文的能力,在这方面,意得辑能够提供哪些帮助?

Abhishek Goel作者培训一直是意得辑服务宗旨里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通过意得辑专家视点(Editage Insights) 这个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比如视频、采访、以及中文答疑。此外,通过微信公众号,我们向作者们发送定制化的信息和专业建议。我们还提供线下的培训以及线上的讲座。所有这些内容旨在让作者们在文献发表的每一个环节——选择目标期刊、写论文、与期刊编辑和评审专家沟通、了解引用指标及影响力评价指标——都能获得帮助。

除此之外,通过意得辑专家视点平台以及「SCI 发表辅导」微信公众号(见下方二维码),我们帮助中国科研人员掌握科研论文发表领域的所有资讯及知识,并了解意得辑在这一行业的进展。最近,全球同仁刚刚了庆祝 2017 国际同行评审周,意得辑参与了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国际同行评审会议,并通过微信与中国科研人员们分享了所有的资讯。


****** ******

提升你的论文影响力与传播力,关注”SCI发表辅导“微信公众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69813-1083502.html

上一篇:发表这个 OA 期刊不仅不用付钱,还可以拿钱,是咋回事?
下一篇:自然出版集团调研:科研作者仍普遍偏爱单盲同行评审
收藏 IP: 115.113.120.*| 热度|

5 黄永义 曾杰 蒋永华 马志超 高建国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