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ofan6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ofan68

博文

健康学与抗衰老39:医生的职与责和患者的选择

已有 1665 次阅读 2020-5-16 19:39 |个人分类:健康学与抗衰老|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健康, 健康新定义, 健康学, 健康护理学, 心脏传导阻滞

上篇健康博文说由于想找训练阈值,可能是训练过度引起心脏传导阻滞加重,医生建议我装起搏器的事。

博文发表后,科学网上的老师、天津老科协的老领导、我的老同学等很多人对我非常关心,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有一位老伴装了起搏器的老师,还把装起搏器不算大手术、费用不太多、术后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但要长期服抗凝剂,需要的维护等情况都给我做了介绍。我在这里一并对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谢! 并祝大家身体健康!

本文主要想说点新想法,暂时叫“医生的职与责和患者的选择”吧。

我认为,医生是给人治病的,若遵守规范的治疗方法,只要不出现失误,绝大多数的病能治好或缓解。但总会有病人出现医源性疾病、治疗副作用、或者病没有治好甚至加重等情况,医生对此是不用担责的。相反,若不遵守治疗规范,即使对病人有利,偶尔出现意外情况时,也可能受到病人抱怨甚至担责。这里称这些为医生的职与责

比如我们中国医学科学院一个医院的医生到我所作报告。他说:外地来到他们医院的已经放置支架的患者中,大部分(不说具体比例了)是没有必要放支架的。由于放了支架需要长期抗凝,增加了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还会引起性功能下降造成家庭不和。

我想这可能是真的,我的一个同学就是长期吃抗凝药,引起胃大出血,差点丧了命。但只要确实血管出现了狭窄且达到一定标准,医生给放了支架,符合医疗规范,医生不会担责。

高血压现在的规范治疗是高压140mmHg就要吃降压药。若有医生确实认为,老人由于血管硬化,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偏高一点,比如说是150mmHg,对保证头部等远端供血有利,能避免长期缺血可能诱发的耳聋耳鸣,甚至老年痴呆。但医生仍然会给病人开降压药。否则万一晚上老人突发心脑血管意外,就可能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

 

患者找医生看病,一般是按照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和方法,遵照医嘱进行治疗。其实患者还有与医生讨论不同的治疗方法,更改使用的药物,甚至是否继续进行治疗的权力。这里称为患者的选择。

当然,患者的选择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一般人医学知识缺乏,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法不容易;更改药物往往是在证明无效或出现明显副作用以后;停止治疗需要在分析治疗的收益可能小于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时才会考虑,一般人是不容易做到的。

但是不容易做到并不等于绝对不做。困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情况,很多情况医生不一定了解,或没有时间去了解。只要多学习、多请教,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多分析,有时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当然一切后果由自己负责,一定要慎重。

 

下面说一下我选择暂时不装心脏起搏器的过程和想法。首先要说的是各位领导、老师。同学、朋友劝我装起搏器是为我好,我很感激。

给我看病的医生看过我的心电图说:“你的心电信号的传导通路完全断了”;由于我“症状不太明显,当天放我回家,否则马上就让我住院治疗”。

医生的话确实使我比较紧张,至少几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不过我想,生病是有原因的。若能克服其原因,也不是没有好转的可能。医生没有问我病因,我自己应该找找。但这要有个前提,就是短期内不发生阿—斯综合征等严重意外。

我在网上搜查,说这种病严重到2度2级和3度要装起搏器,但没有“必须立即”方面的字样。

我一个在医院工作的孩子向她的一个老熟人(能怎么想就怎么说的心脏科医生)进行了咨询,这个医生说了3点:⑴我心脏传导阻滞1度已经多年 ,现在没有明显症状,可以暂时不装起搏器。⑵这种病最怕累,一定要尽量少做费体力的运动或劳动。⑶一年或半年做一次心电图,必要时及时治疗。

心平气和以后,我也看了一下看病时在医院作的心电图,上面明确印有“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图中红线标出)。而不是2度2级,更不是3度。

16微信图片_20200516152835.jpg

根据这些情况,我现在“患者的选择”是暂时不装起搏器。但运动量减少了近一伴,也不做耐寒凉试验了,每周发表博文暂时由2篇改成了1篇。

从发现病重到现在约1个月,心脏停跳还是经常出现,我会提高警惕。但已经决定暂时不去装起搏器,心里也不紧张了,生活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

下次再说一下我做过的其他一些“患者的选择”。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5458-1233473.html

上一篇:历史 文化58:我党地下工作者奋力救百姓
下一篇:历史 文化59: 鬼子枪杀八路军及其他革命者
收藏 IP: 111.167.150.*| 热度|

5 刘炜 郑永军 宁利中 杜占池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