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你秀获得的国基,我秀国基成果的推广 精选

已有 20519 次阅读 2014-9-15 08:1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应用, 科研成果, 推广, 国基, 曝气生物滤池

在高校,除了教学带研究生,我感兴趣的研究还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的应用型研究。虽然应用研究不能大规模地发表SCI论文,由于能解决一些比较特异的废水处理问题,研究的结果申请了不少发明专利,研究生们也发表了不少国内杂志的论文,偶尔也能发表SCI的论文。高校的指挥棒总是指向“高、大、上”,研究项目要国家级的纵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论文要国外杂志的SCI论文,能发在I区,II区更好,最好是SNC。在这指挥棒的指挥下,也得跟着有所行动,至少态度上要积极。虽然知道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搞应用研究为主的我来讲,差不多是“广种薄收”,但我仍然每年都播种,希望8月份能有收获,这么多年来,只收获了一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前二年,又连续二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没有获得资助,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新游戏规则,这必须休息一年了。没有了基金的申请,也就不用挖空心思考虑如何将申请本子写得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又有科学原理,还要不能让评审的人一眼就看穿的玄妙之处;没有基金申请,更没有等待结果的焦虑,今年就全力以赴推广2010年拿到的一个国基“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的研究”成果。

 

当然,这个成果的推广,也不是今年开始的,初发现化学氧化与曝气生物滤池结合,能很好地深度处理废水中的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且刚开始这项研究工作,并没有获得任何基金支持,从开始研究到现在,算起来已有十年之久。2005年申请并获得了第一个发明专利—化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合水处理方法,一些研究成果及实际的小规模的工程应用,也发表了几篇SCI论文,在此研究基础上,再加上运气较好,终于在201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体化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系统去除污染物方法及其机理研究。有了国家基金的支持,我们就开始了二线作战的做法,一部分研究生继续在实验室研究一些深层次的机理问题,另一部分就在寻找新工艺技术应用的机会。2011年,我们终于获得了一个印染废水深度处理5000/天的示范工程项目机会,利用该工艺的处理能力终于从几十吨到几百吨的皮革厂废水处理,港口化学品码头的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等的中小型项目,跨跃到日处理千吨以上的行列。2012年该项目建成后,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印染厂的废水经深度处理后,出水的COD值低于40mg/L,外观象自来水一样。该深度处理工程,很快成为该港资企业参观的亮点,他们将周边的环境也进行了整治,并开辟了专门的参观通道,客户到工厂参观,废水处理系统成为必看的站点。该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系统,在成功稳定运行2年后,公司决定,将另外工厂的每天2.5万吨废水,全部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公司再一次使用我们的专利技术,支付了相应的专利费给学校,同时,我们还承包了新系统的臭氧催化氧化工程部分。

 

我国的一些废水排放标准,在国际上来讲,都算比较高的,但我国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越来越麻烦是执法不严。今年以来,国家加大了环境执法的力度,这也给我们的深度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强劲的“东风”。继佛山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使用我们的深度处理技术以后,广州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决定由我们提供新建日处理4万吨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所有技术服务,包括设计,施工指导,及调试。东莞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也采用我们的技术,保障其日处理9万吨印染废水的达标排放。

 

我们开发的这项技术,不仅我们在推广,国内还有不少环保公司,“悄悄地”帮我们在推广,化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联合水处理技术这个专利,我们2005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8年获得授权,但我们发现,国内除了我们,其它公司最早利用这个技术处理废水的是2009年,近年来,用这个技术的公司越来越多。今年,甚至有江苏省我家乡附近的一家大型纺织印染企业,在咨询我们,并由我们提供技术方案后,公司自己组织建设日处理2万吨的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的深度处理系统,国内企业的专利意识是相当薄弱的。想到这项技术是造福人类的环境保护技术,能支付学校专利使用费更好,最重要的是希望这项技术能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想到一个新的好点子,也许就是灵光一闪,比较快的事。将这个好点子完善化,并在实验室证明这个点子可行,也许几个月就可以了,但新技术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能大规模地推广应用,那就必须等好几年。高水平,高影响因子的文章,国家的863项目,973项目等,对于企业来讲,说服力远远没有实际的示范工程来得有效果。今年我们能成功地大规模地推广,一方面得益于日处理5000吨的示范工程,另一方面也是国家加大了环境治理执法力度,企业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的结果。希望我这个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过的技术能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827827.html

上一篇:如何给博士生课程论文评分
下一篇:我不想否决同一篇博士学位论文二次
收藏 IP: 112.90.239.*| 热度|

91 张忆文 杨小林 李伟钢 马建敏 刘智颖 刘忠波 郑永军 胡荣桂 崔健 王益艳 文克玲 王荣林 曾跃勤 喻海良 赵美娣 韦玉程 王善勇 刘庆彬 夏少波 汪小雄 曹敏 黄永义 刘军胜 陈楷翰 王春艳 张德元 吴斌 吴浩宇 武夷山 朱高明 徐军 王淳 于谨磊 许方杰 李志俊 黄秋华 董侠 袁斌 苏盛 周洲 褚昭明 何学锋 温世正 杨立坚 刘伟锋 李永辉 张江敏 杨正瓴 曹雁冰 林中祥 曹周阳 杨金波 任磊 肖小敏 叶春浓 强涛 张明 刘全慧 陈筝 沙晨 赵建民 张骥 王启云 李土荣 唐凌峰 水迎波 科学出版社 范秀山 刘洋 高绪仁 吕喆 曹禺 杨威嘉 wgq3867 shenlu benxiaohai119 zhngshai shaoyunpeng ncepuztf jiareng biofans jessie1007 Zjinney eastHL2008 yux103 feixiang2008 muguiying tuner dulizhi95 yukiooy lzq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3: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