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博士论文的创新要求 精选

已有 27486 次阅读 2014-3-28 08:3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创新, 博士, 盲审, 学位论文

好的研究论文的第一要素就是“创新”,无论是要求发表在高级学术期刊上的论文,还是博士毕业论文或其它学位论文。目前国内每年博士生毕业人数正常稳定在5-6万人,且研究生扩招的规模也基本冻结,在硕士生的层面上,只是减少了所谓“学术型硕士”,增加了“专业型的工程硕士”,有可能为了满足服务于产业的要求,将来的博士生培养也会作相应的调整。

博士的毕业论文,目前国内的高校基本上是100%的盲审,据介绍,国内的中科院的一些研究院所,现阶段的盲审比例也就10%左右,盲审中只要有一个论文评审专家不通过,就不能进入答辩程序。但这也不能说中科院的一些研究院所的博士就容易拿,他们虽然盲审的比例不高,但也要经过院所内的学位委员会讨论,以决定是不是允许博士生进入博士论文答辩程序。总之,在国内,理工科的博士学位并不像圈外的人想象得那么容易!

做博士论文的评阅人,似乎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寻找论文中的创新点。论文评阅以后填写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阅意见,虽然不同的学校,评阅意见表的格式不同,但毫无疑问,都将博士论文有无创新,作为第一条必须回答的问题列出来。当然绝大部分博士论文的摘要中,或结论中都将作者认为的创新点列了出来,但这些所谓的创新点是否成立,评阅人当然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最近,我又审阅了一篇北方名校的博士论文,该博士论文详细介绍了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的水处理工艺,且有这套工艺在国内工厂运行的工作参数,也有详细分析这种工艺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但我就难以发现论文中的创新。这套工艺是从国外引进的,我从网上搜索,轻易地搜索到外国公司在国内的代理公司,这家公司为了保护相关的知识产权,在这个工艺的相关领域,一下子在我国申请了四个发明专利。论文描述的处理方法是常规的,也没有采用新颖的分析手段与分析方法。研究揭示的规律也是可以预见的,得到的实验数据结果没有采用相关的数学手段,总结出其规律,从而上升到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论文的工作量来看,工作量是有的,但创新点找不到。另外,这博士学位论文也没有相应的创新点的支撑材料,如博士论文期间没有发表一篇国外学术期刊的SCI论文,唯一的英文文章是在国内某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被AMREI收录的一篇文章。中文文章也没有国内一流杂志的第一作者论文。工程技术创新上,又没有申请一份发明专利,甚至连申请一份实用新型专利都没有。我将这博士论文,翻来翻去,觉得其作为博士学位论文,创新性严重不足,只好给出否定的结论,要求补充研究,增加其创新性内容后,论文再申请重审。

我想,若这篇论文是在职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写的工程硕士毕业论文,也许我会给他“优秀”的成绩。若是一个全职的硕士研究生写的毕业论文,我也会给出“及格”或“良好”的成绩。但作为博士学位论文,我就只要艰难地给出否定的结论。虽然看论文的内容,我觉得这也许是一位在职的博士研究生写的毕业论文,他可能平时既要忙于日常的工作,还要挤出时间,撰写要求越来越严的博士学位论文,这是值得敬佩与同情的,但博士学位论文对创新的要求是刚性的,同情不能代替原则。

若这篇博士论文是出自我的博士生之手,我可能不会让他拿出来“闯关”的。对于有应用背景的博士论文,为了强调其创新性,要么采用创新的工艺,或在现有的工艺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创新改进的措施;要么采用新的分析手段与分析方法,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化合物,或微生物等;要么发现了新理论,新规律;要么建立了新的数学模型,并能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相应的预测等等。论文中有这些创新点有时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其它相应的支撑证明材料,如在国际,或国内一流杂志上发表了相应的学术论文,因为,在高档杂志上发表论文,对论文的要求与学位论文也是一致的,即也是要有创新性;或相关技术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因为专利申请的第一要求就是必须有原创性。博士教育是人才培养教育的最高层次了,从严把关,提高博士的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国内的学术声誉是我们大家共同责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32399-779828.html

上一篇:建立“婴儿安全岛”需要更详细的社会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促进发明专利推广应用的可行模式
收藏 IP: 112.90.239.*| 热度|

44 张忆文 王天烽 黄育和 李学宽 张鹏举 姚晓 窦智 陈凯敏 李天成 王启云 刘智颖 刘忠波 吕喆 郭向云 彭渤 秦逸人 简磊 高友鹤 曹建军 陈楷翰 李子欣 曹聪 于谨磊 吴斌 林中祥 赵美娣 韦玉程 罗德海 李伟钢 肖小敏 刘淼 温世正 杨正瓴 杨连新 文克玲 沈小梅 占昌朝 刘胜强 傅蕴德 xiangyu123 jimiyg xuexiyanjiu biofans wm694005136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