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的套路化问题 精选

已有 6286 次阅读 2020-5-23 11:5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近几年又开始复招教育硕士研究生,毕竟不像以往带科研型研究生那么辛苦。加之本人早期就曾指导过教育硕士,尽管有几年停招,但感觉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变化不大,只是生源由在职中学教师换成应届本科生而已。因此重操旧业,轻车熟路。

教硕导师与学术型导师不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232683.html)。对于教硕论文,开题-评审-答辩几个环节下来,归纳出一些共性规律。

教硕论文的套路架构特征:

1题目

冠以某理念(理论,模型)大帽,尤其是新创概念,扣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第二课堂,校本课程等上面,题目基本就有了眉目。看似既有理论,又联系中学实际,还紧跟潮流,“基于。。。的研究”更时尚。

2前言(绪论)

按教育部课标对中学生物学科素养要求目标逐一对应,缺啥补啥,问题就有了。列出熟知教育家如杜威、皮亚杰、布鲁纳等,理论也有了。文献把国内外现状筛一遍,再把所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说几句,立论依据初步成型。

3方法

方法无非是文献法(前言综述已用),问卷法(抄袭改编,回答yes or no即可),实验法(设实验对照斑)等。然后设计几个案例(基本上从中学教案搬来,按所用模型一一对应就行,如5E,STEAM,SOLO等)。其实文献法不是搜集引用他人文献就是文献法,实验法也非分班那么简单。问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仔细斟酌。

4 结果

结果以图(柱状图,折线图)表(三线表)为主,数据来自问卷统计,样本数不能太少。为显示论文有意义,有效果,不论做什么题目,一定要与学习兴趣,自主性,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解题能力,学习成绩等指标挂钩,这是课标规定的。问题在于:问卷,案例与结果是何联系?有多大联系?问卷,案例设计,前后测及结果评价方面存在脱节。我们的学生被套路害了,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比如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不是每一个研究都需要这两项指标来评价的。案例设计是依据前测发现的问题,而结果后测是回答问题解决了多少。很多同学不明白这其中的因果关系,所以造成逻辑混乱。对创新性,自主性,探究性应该用什么指标衡量和评价,需要认真考虑。转变人的习惯和价值观不是一二个案例就能做到的。比如刚学完了保护环境,转身就乱丢垃圾,你能说教育是成功的吗?知行合一才是最高境界。

5.讨论

本应运用理论解释结果,但现在很多同学重复一下结果,或不着边际的写几句,反正别人看的似懂非懂,不知所云恰到好处。泛泛而谈,务虚不务实。前言中提过的理论这时均不见了踪影。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提高只是问卷和考分得来的结果。你信不信?反正我信。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

结论整理123…,文献列出几十条,致谢。最后提供几个附录,问卷量表,案例,活动照片之类的。只要选题与中学相关,格式符合,文字用词无大错,顺理成章或自圆其说,即使有点勉强,论文也算完成了。


这样的论文结论不知学生本人相信不相信?答辩后还看不看?反正老师一看完就全忘了。这届毕业,下届又是轮回。如同中学上课一样,教材几年不变,教案微调重复,一切按统一课纲,围绕升学率进行教学,因此学校间差异不大,甚至完全吻合。而教育硕士又必须按照中学要求去做,难免被套路。

开题时,总是觉得被束缚框住一样,只能在既有的框架中选择。难有新意,更谈不上创新。

写作时,只要按套路,中规中矩就行。

评审时,八股式论文看过一篇就不想看第二篇,写作问题,逻辑问题,设计问题,问卷问题几乎千篇一律。你严一点给个修改后再审,学生还能“认真”改改,你若慈悲给个修改后答辩,就意味着放水,有的学生可能就一字不改提交了。

答辩时,感觉普遍性问题如出一辙。有的专家临时参加答辩会,随手翻一下论文就可以找出文字图表错误,不痛不痒地提点意见,答辩草草收场。因为不想问或实在问不出什么来了,走个过场而已。反正没听说有答辩通不过的。答辩委员会决议也只能是套路写作还以颜色。至于查重率,虽然表面上不高,但真正的观点有几个是你自己的?每位同学答辩前的诚信宣言有几个敢较真?有些论文观点不是粘贴的也是改写的。

然而,答辩之后师生皆心安理得。老师带了学生,学生拿了文凭,各得其所。年复一年,皆大欢喜。

岂不知这样的教硕培养模式,学生真正获益多少?难道教硕只是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案例编写,上课技能,微课制作,说课比赛,教材培训?对教育理论,理念,究竟有多少提升?用理论指导实践又有多少思考?若如此,干脆取消毕业论文。一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课程及教学实践课程,然后一年到中学实习。最后写份调查报告或总结就可以了。像现在这种论文,缺少理论深度,严谨设计和逻辑论证,方法都一样,结果不可靠,讨论不到位,结论不可信,加上写作问题,几乎没有任何价值。

问卷量表的设计,文献的应用,分班的依据,案例的分析,评价的指标,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考虑,否则论文流于形式,缺少内涵。不能只是实施了案例就万事大吉。关注点不是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么做,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要有扎扎实实的证据。仅凭几份问卷和学习成绩是问不出兴趣,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探究能力等是否提高的。

站在教硕导师与学术型导师的立场看待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或许有些理念冲突。学术型研究生不确定因素很多,差异化培养,富有挑战性,自由度大。而专业型教硕生每个环节几乎都是固化的(尤其在选题,方法方面),几无挑战性,自由度小。因此论文同质化现象严重,如同一理论应用于不同课程的研究,理论类似于扑克牌中的“混”,差异不大。做研究,应先找准问题,然后针对问题设计解决方案,效果评价要有说服力,不能空泛。要有理论指导,要反思。教硕论文改革势在必行!

导师的水平能力对于教硕生培养作用不如学术型研究生那么大,因为都是套路化程序。同理,学生的差别也不大。也能理解考生选择导师时更多倾向于选具有较多中学资源的导师而不完全看学术水平。因为教硕论文的实施是在中学进行,所在学校的层次会对论文内容开展有所区别,所以会出现学生选导师时集中扎堆现象。当然无论谁任导师,毕业时论文质量也拉不开多大差距。教硕培养过程更像工厂化流水线,只要按程序操作,产品质量大同小异。能体现导师水平的,唯有逻辑,文字,答辩指导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29911-1234555.html

上一篇:导师的类型
下一篇:论文的逻辑
收藏 IP: 119.129.51.*| 热度|

13 郑永军 刘良桂 王岩 黄永义 蒋功成 彭真明 梁洪泽 宁利中 舒红 孙宝玺 鲍海飞 王喆 段含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