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蓝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ailanyun0415 夕阳技术的守墓人-邮箱:jkyhly@hnfnu.edu.cn ;hailanyun0415@gmail.com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58.20.55.*   [9]张云   2015-6-26 10:43
(−2)^(1/3)的解:exp[ln(2)/3]exp[i(2k+1)Pai/3]
(−1)^i的解:exp(−(2k+1)Pai)
x^5+2=0的解: exp[ln(2)/5]exp[i(2k+1)Pai/5]
后天去对答案吧
IP: 220.202.111.*   [8]张云   2015-4-17 18:56
  
IP: 192.168.0.*   [7]吴跃华   2015-4-17 09:05
为了澄清我为什么留质疑性言论,特写一篇文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再评《大学里最终将只剩最会写论文的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37936&do=blog&id=882974
IP: 192.168.0.*   [6]lbg1970   2015-3-1 16:06
已发表的一学术论文《一种研究带电粒子运动的新方法》,第一次从理论上解释了波动性,请提意见:http://tieba.baidu.com/p/3354236531
IP: 202.197.228.*   [5]崔天煜   2014-6-16 16:11
Pride goeth before destruction, and an haughty spirit before a fall.   骄 傲 在 败 坏 以 先 , 狂 心 在 跌 倒 之 前 。
IP: 222.87.23.*   [4]trtr3939   2013-10-9 09:24
老师,我有几篇文章烦请老师多多指导——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60585&pid=2325003&page=1&extra=#pid2325003
IP: 192.168.0.*   [3]袁顺波   2013-3-27 13:07
尊敬的科学网博客用户:
您好,诚恳地邀请您参与“科学网博客用户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网址是:
http://www.sojump.com/jq/2250398.aspx,本次调查需要3-5分钟的时间,非常感谢!
IP: 175.0.173.*   [2]贺泽霖   2013-1-26 14:16
张老师,你是一师在科学网唯一的一个开博的老师啊,找你不容易!
  曾经听过老师的 选修课!
我的回复(2013-2-14 12:48):哦,我好久没来了,才看到
IP: 124.238.101.*   [1]hejialin   2012-10-27 05:27
雷电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关于雷电的形成问题,至今没有统一的解释方法,我国延用云彩摩擦的概念并且写入了教科书,另外还有一些其它的猜想理由,也能得到部分学者的信赖,例如:冰块撞击、电离层感应、太阳光合作用、宇宙射线辐射、云彩切割地球磁力线等,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些观点都不能合理地解释雷电的季节变化、区域差别、南北半球交替出现。
本人的观点是:雷电的个体是由地球表面提供的,水蒸气是它的运载工具,也就是说:云彩和雷电源于相同的地方,环境温度、地形地貌、动物和植物的繁衍生息、都会影响静电的产量,因此,雷电活动具有某些基本特征,例如:
雷雨季节,既有海洋云系和内陆云系的差别,也有海拔高度的影响,在中国,携带雷电的云彩大多来自西北方向,高原地区以及常年积雪的山脉、雷电活动稀少。
台风在赤道附近的海洋生成,南半球顺时针旋转、向西南方向移动,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向西北方向移动,台风云系和内陆云系混合之前、几乎没有雷电活动。
静电的个体具备引力特性,能够吸附在任何物体之上,虽然无法跟踪观测这些个体行为,但是,把它归纳为大气循环系统之中,符合这种物质结构乃至迁徙运动的客观规律,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这种理念,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属于千载难逢的机遇。
更多的内容搜索:空心电子,静电的物理新概念,沧州何加林的空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