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成功导致失败?
热度 1 杨文元 2017-2-15 15:52
【题记:本文受博文张海霞博主的《 成功是成功之母 》启发而作。】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源自成功的如下方面:汲取经验教训,和积跬步致千里的量变。但是我这里想说成功的另一方面:不少时候,我们不能成功的理由却恰恰是因为已有的成功,或者简言之:成功是继续成功的障碍。在一个自认为 loser 的 ...
296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出口
杨文元 2017-2-10 21:03
提笔常常是困难的,这种困难与距离上次写字的时间间隔的长度成正比的。一提笔就会顾忌自己写得好坏,是否能满足假想的读者的期待,就会担心比以前写得更差,或者甚至简单的打破沉默说一声 hi 也常须巨大的勇气。仔细辨析这些困难的心理背景,你就会发现不是一两个如此的担心所呈现的表象,真正的表象是一大巨大的海洋, ...
30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完整的意识和隔阂的逻辑【札记】
热度 1 杨文元 2014-4-9 23:55
1. 逻辑有一种双向性,和空间即时性,即使再遥远的两个对象,只要有关系,就立刻即时地可以联系起来。 2. 逻辑有一种自反性,一个方向可以过去,另一个方向是否可行,就立即变得紧迫起来。 3. 由于逻辑的连通性,就自然产生了一个逻辑网络,而且逻辑网络具备内在的一致和自洽性。 4. 在这个逻辑网络中,通常 ...
324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国内一个月生活记述
热度 3 杨文元 2013-11-15 23:26
回国有一个多月了,记录一下国内生活的若干体会和感受。 1. 国内的3G网速感觉比较慢,而且3G费用也比较贵,所以回来以后手机上网(刷微博,微信...)用的少多了。好处也有,就是少了不少对手机的依赖性。 2. 打电话费用太贵了,以前在法国的时候电话套餐不贵,而且基本都是座机手机无限打短信无限发,没有长途漫游 ...
4466 次阅读|6 个评论 热度 3
一个关于视觉与意识的现象
热度 2 杨文元 2013-8-7 20:04
前几天和一位学物理的朋友聊了会儿量子力学。我对量子力学的基本的理论从未学习过,只是通过科普了解过一点儿通俗的内容。最让我或大多数人惊异的是,量子力学的微观称实验的结果并不是纯粹独立的,而是与实验者的观察密不可分的。我朋友向我解释了一个如下的实验。 在一块带有两个狭缝的纸板前,放置一个光子发 ...
470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2
关于读文献的心得(下)
热度 11 杨文元 2013-3-4 07:22
关于读文献的心得(下) 我认为精读文献的目的是"再创造"。物理学家费曼(Richard Feynman)说过: 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 not understand 。说的更通顺些: I do not or pretend to understand what I cannot create in my mind。那么如何真正地,而不是假装的理解了呢? 上篇的基本观点 是读文献过程是努力试 ...
10419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11
关于读文献的心得(上)
热度 10 杨文元 2013-2-17 00:44
关于读文献的心得(上) 读文献的实质:teach yourself 。 也即是自学。但是中文“自学”字面意义上没有反映出阅读中的一些关系。teach yourself,谁teach?第一反应当然是自己教自己。我看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作者教你。这怎么是可能的呢?作者不在你身边,你只是和他的文字打交道,“他”如何教你呢?根据个人的阅读 ...
10996 次阅读|21 个评论 热度 10
谈谈我们的感叹号---有话好好说
杨文元 2013-2-10 10:06
我对感叹号的使用发生兴趣,大概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了。兴趣的起因,凭记忆,大概是网络曾兴起的所谓的咆哮体。自那时起,我就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在书写一些文字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要加上“大量”的感叹号。为什么被认为表达感情含蓄的中国人在将感情思想诉诸于文字的时候那么地不断需要感叹号的帮助才能完成?或许中国含 ...
39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2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