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tu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tuo

博文

给原创以成长的空间---也谈《功夫熊猫》 (转载自本人其他博客)

已有 4488 次阅读 2008-9-5 00:12 |个人分类:未分类

 

迪斯尼最近的动画片《功夫熊猫》不俗的票房业绩,继《木兰》之后再次引发的国人的感慨:为什么地道的中国元素不为国人所用,反而成为老外的创作源泉?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学习能力。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感慨,可以在相隔几年内连发两次,这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那么,在我们这个号称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国度,为什么日益增大的科研投入(早在2005年我国政府的研发资助就已经以1360亿美元超过日本的1300亿美元)没有导致原创性技术的蓬勃出现呢?

 

现代社会突飞猛涨的生活成本和生产成本(包括技术和艺术的生产),使创新难以通过创造者的个人行为来实现。技术和艺术的创新除了创造者的个人灵感外,还需要有人提供生活资源和工作条件。谁来提供这些呢?在经济的市场化大潮下,特别是在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尚处在大款当家广大民营企业不大可能成为原创的资助者,只有政府财政能够担当。事实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正是如此。 “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在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的同时大幅度增加了技术研发领域的财政资助,其额度目前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显然,政府对于创新型技术研发的财政资助在量上是基本到位的。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首当其冲的是科技项目的立项。相对于美国政府的科研资助中相对宽泛的立项,我国对于政府财政资助的立项过于具体。我国科技界有着深厚的“两弹一星”情节,崇尚“集中力量办大事”。然而,在如此艰难的形势下取得两弹一星的成绩虽然伟大,两弹一星毕竟是跟踪而不是原创性科技。当人们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时,首先要对什么是科技“大事”取得相当广泛的共识。而任何个技术项目在获得共识时,则原创性工作必定已经取得了奠基性、关键性、或突破性的成功,从而得到了多数科学家和科技管理部门的认可。此时大量研发经费的注入,资助的只能是跟踪式的二流科学研究或技术研发。

 

原创性研发始于少数人的灵感,之所以原创,恰恰在于其领先于广泛的共识。“十一五”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政府财政资助大幅度增加的同时,改变了以往广泛资助的办法,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相对少数拥有共识的项目上,以期集中力量办成几件事。这样一来,不可能取得共识的原创性技术研发顿失生存的空间。

 

除了对原创性技术研发的挤压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做法在科技研发领域更容易造成决策错误。项目指南过于具体,势必迫使并不熟悉技术细节和技术走向的政府职能部门决策技术细节。在众多的立项建议中选择哪些呢?通常的做法是选择那些呼吁的人多、呼吁的人的学术行政地位高、共识更普遍的项目。如上所述,这样的项目已经比原创性研发落后了一大拍,有的甚至根本就是发达国家科技界不准备玩下去东西。在新的技术领域不断出现的时代,当我们终于按照发达国家的一套建立起自己的研发平台时,却发现别人在新的领域又把我们甩下了一大节。

 

中国的技术和艺术欲实现原创性成果的丰收,必须改变现行的国家财政资助的立项方式,按照胡景涛主席于2005年初所作的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讲话的思路,将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从制定项目指南,转移到建立和维护公平公平的项目评审机制上来,大幅度增加自由选题的科技立项的比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70942-37675.html

上一篇:民营企业主,何不在有生之年完成从大款到大亨的进化?(转载自本人其他博客网址)
下一篇:无条件地取消文理分科
收藏 IP: .*| 热度|

1 周春雷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