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dai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12.84.83.*   [10]吴跃华   2015-5-4 08:28
欢迎您来查看我的博文《致赵美娣博主:你拿盖章说错了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737936&do=blog&quickforward=1&id=887042
IP: 192.168.0.*   [9]苏静   2014-3-31 00:55
敬爱的研究人员:
       您好。我们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TRUST项目的小组成员,正在进行一项数字环境下学术研究与交流中的信任问题研究,该项目由信息科学领域专家Dave Nicholas主持,英国、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由于缺少中国研究者的数据支持,恳请您百忙之中抽出10-15分钟,帮我们填写一份问卷 http://www.sojump.com/jq/3144034.aspx
       有关本项目(由阿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赞助)的更多信息,请参见我们的网站http://cics.cci.utk.edu/cicsprojects/Sloan  或 http://ciber-research.eu.
      对您的大力协作再次预致谢意!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TRUST项目组
2014年3月31日
IP: 111.2.225.*   [8]董文鸳   2014-2-23 18:42
尊敬的用户:
您好!若您有使用Google Scholar的经历,我们诚恳地邀请您参与“科研人员使用Google Scholar的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网址是:http://www.sojump.com/jq/2979618.aspx。非常感谢您的配合!
IP: 111.194.151.*   [7]DYlithosphere   2014-1-12 17:30
建業兄,
你在“青涩的春”中一次次地“碰巧”…这该是何等丰富而幸运的人生呀!
当我們又一次活在“史無前例”、“舉世无双”的“大跃进”年代里,世间旳一切一切不都是在一次次旳“碰巧”中进行着…演化着…
期待着你再次、多次、那怕是“copy"和 "paste”的“碰巧”!
Impossible is nothing!
我的回复(2014-1-12 19:12):谢谢!
IP: 113.108.133.*   [6]陈明晓   2014-1-11 22:21
希望戴老师能给一些迷离的心灵带来更多的安慰!
IP: 1.83.78.*   [5]李蕾   2013-9-16 15:56
您好,我是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名博士生,最近想做一份用户打标签行为的调研(就是您在发表博文时会让您给博文添加标签),但是我缺少研究数据,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帮我填写一份问卷,问卷大约需要您5分钟的时间,非常感谢您!!
      问卷地址是:http://www.sojump.com/jq/2709468.aspx 将此链接复制进浏览器的地址栏,然后按回车键即可,非常感谢您!!!
IP: 192.168.0.*   [4]袁顺波   2013-3-26 14:17
尊敬的科学网博客用户:
您好,诚恳地邀请您参与“科学网博客用户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问卷调查,网址是:
http://www.sojump.com/jq/2250398.aspx,本次调查需要3-5分钟的时间,非常感谢!
IP: 222.178.202.*   [3]linghuanzz   2012-5-15 09:39
戴老师您好!感谢您对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大学本科教育提出的批判,您的话不仅仅是说给教育者听的,也是说给我们学生听的。您的话充满了对学术和教育的殷殷期盼,我感到深深的感动,相信每一位善良的人看到都会为之感动。诚如您所言,本科毕业论文答辩是在走过场,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真的不应该取消答辩。学校可以实行多样化的探索,而答辩这一方式的确也不是全无益处。就从我个人的本科毕业论文答辩说吧,我觉得我受益匪浅。老师的批评指正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毕业论文本身也是我们人生的一件意义非凡的大事,我觉得学校不应该剥夺我们的这一权利。我的答辩过程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很差,但是它却使我进一步去思考自身论文的不足,也是我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还很不够,这是我真诚的认识,这件事也将成为我美好的回忆。我将自己写与指导老师的关于答辩场上没能解决的问题的一点思考陈述如下:
    /////我的论文是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美的问题的,答辩时有老师指出了数学美不美的问题。我对于此感到深深的震惊,因为我根本就没想过数学美不美,而是先入为主的认为数学美了,因此我陷入了尴尬。当然,我深深的感动于老师的批评指导,我下来之后再次查阅资料,做了一点我自己认为的必要的工作。
    我的思维做着两方面的争论,数学怎么美呢?数学怎么不美呢?无论我自己怎么纠结于此问题,总是没有结果。到最后,我的思路进行下来,就又回到了“什么是数学美”的问题。而对此,以前我是真的认识得还很不够的,正是因为这一问题,才使得我重新回顾和认识了数学美是什么的问题。这当然是站在了数学美存在的立场上,抛开数学美存不存在,姑且假设如果数学美存在,那么数学美是什么。细心一想,数学美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会有如此众多的数学大师都那么的推崇数学美?
    因此,我先查看了什么是“美”。 美 měi 字从羊从大。“羊”意为“驯顺”,“大”意为“国土辽阔”。“羊”与“大”联合起来表示“国土辽阔、人民驯顺”。当然,这是统治者作为“牧羊人”的一种看法,正是有了辽阔的国土和驯顺的人民,统治者内心才会感到宜人的愉悦。而当美作为形容词的时候,也往往不是片面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美有外在美和内在美之分,外在美是直观的、可以感知的自然形态,而内在美是需要去体会的内心的一种宜人的感受,他们都是美的重要内涵。美作为形容词,《说文解字》的本义是“甘”,即甘甜可口,甘露醴泉之类给人的感受。除此之外,美还有这样的几个意思:漂亮的,形貌好看的(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龚自珍《病梅馆记》);美好的(才美不外现。——韩愈《杂说》);理想的(美选——理想的人选,美迁——升任理想的职位);得意的,高兴的(美滋滋)。
    美学在人文学科更容易被接受,我国南北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感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们普遍将美学限制于感性认知的层面。美学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但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即使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数学作为理性认知的杰出代表,自然也需要从感性的认识出发,这也是我们如今教育所在进行的事情:小学的教育更多的是从感性的角度教会学生数学的一些简单的东西,这是模糊的,很不健全的,但却是那么的有必要;高中以后的阶段,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时候是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这是因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感性认识的积累已经到了相当的层面;而作为这一跨越的初中教学阶段,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交互,交相辉映将是主流。
    我论文中所用的数学美的定义也反映了这一问题: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就是因为我对于这一定义的认识不足,才让我进一步去了解了美到底是什么。
    因此,我认为,如果将美局限于外在美,那么数学美的命题应该是不存在的,而只有当我们将内在的这种宜人感受也称之为美的时候,我们或可才能认可数学美的命题。
    我知道,学术界特别是美学界很大程度上根本不认可“数学美”的存在,其实,就像从古至今大多数从事数学工作的大师所说和所做的那样,他们深深的感受着数学给予他们的乐趣,享受着数学的点点滴滴,那么,又怎么能说数学对他们来说不是美的呢,这是一种美的品位,一种美的境界。/////
    再次感谢老师对于本科教学的关注,感谢老师的呼吁,相信您的文章定能为我们的学术和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不敢向前辈看起,但永远向前辈致敬!
我的回复(2014-1-12 19:12):谢谢!
我的回复(2012-5-16 15:54):可以探索。谢谢。
IP: 82.19.14.*   [2]程辉   2012-4-4 06:16
老戴的文章写的不错,颇有鲁迅杂文的风骨
我的回复(2014-1-12 19:11):谢谢!
IP: 122.96.47.*   [1]zhangsusu   2012-4-3 18:36
戴老师 这么德高望重的学者能主动加我好友真是让晚辈诚惶诚恐 有一个小小的问题 我是学计算机的文学的超级门外汉 这一两年来 越发觉得史记 和 先秦散文不读人生就太遗憾了 有什么适合我这个水平的人的书? 上海古籍出的影印版固然装帧精美 古香古色 但是个人感觉注释略少 我这种幼儿园水平就有些困难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