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科海江湖,写科技感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ty333 遗传学,免疫学科学工作者

博文

从大学研究所网页中看国内科研体制里的中国特色 精选

已有 7903 次阅读 2009-3-20 14:36 |个人分类:游学感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研体制杂谈


这几天翻了好几家国内医学院校的网页,原来本是想找几个老同学,老同事
也想看看国内一些医学院校,科研单位的发展情况,不过看完之后,感触较深,从网页里也深感国内一部分院校中
的科研体制里现在还存在着空和滥现象,而且仍然十分厉害!心情也很沉重,有些感触,写出来,希望今后的国内医学院校,科研单位发展道路上应该有一些新思维,新内容。

1. 中国特色的单位,职称名称

一 个医科大学,一般有基础,医疗,药理,护理,公共卫生等专业和附属医院,现在大部分都变成了xx医学院,美名为基础医学院,药理学院,护理学院和公共卫生 学院,但是附属医院相当多的变成了所谓的临床医学院,这个名词,说实话欧美的医学院校中并不存在,医院其实是很神圣,很准确的名称,改成现在的临床医学院,不仅让病人们糊涂,更是特有的中国特色的名称,不伦不类的。如果翻译成英文clinical medical school/college,
简直就是画蛇添足!因为medical school一般就包括临床(clinic)和基础研究两部分。

学校里的职称列表一般很长,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的所有职称,比如说

xxx(博士 教授 硕士生导师)(主持系领导工作)
xxx(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xx计划特聘教授,千百万人才计划入选者)

这些现象一方面反应了国内科研体制中的混乱现象和原来历史留下来的问题,比如在欧美大学,教职人员必须是博士毕业,无论何种级别的教授,助教授,副教授或教授都有权指导博士研究生,而我们国家因为本科后就留校,所以教职人员中还有学历中有无博士和是否为博导之分了。另一方面也给人们印象我们中国的大学教职人员怎么喜还乱吹捧自已啊。

2. 无节制的扩充单位

很多大学现在合并的合并,扩充的扩充,学校变成了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而原来的医学院则成了医科大学,看一看这一间原来一所中等的医学院,成为医科大学后的遍制,16个学院,像这个外语学院好像不该有,毕竟是医科大学啊。

xxx医科大学的巨大雍肿的机构

·

基础医学院 



·

药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第一临床医学院 


继续教育及高职学院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第三临床医学院

·

XX学院

·

第四临床医学院

·

XX-1临床医学院

·

公共卫生学院

·

XX-2临床医学院 

·

医政学院 

·

XX-3临床医学院

·

护理学院 


以笔者的看法,完全可以精简成下面这样:


基础医学院

药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口腔医学院

护理学院

第一医院

第二医院

第三医院

第四医院

XX-1临床教学医学院

XX-2临床教学医学院



3. 发表大量低档次科研文章,有些浪费资源和重复科研的现象

这是一所重点大学在2007年发表的一小部分文章,里面有不少不错的杂志,但大多数是声誉较低,引用率较低的杂志,

MOL REPROD DEV
NEUROCHEM INT
CELL SIGNAL
CANCER LETT
CELL RES
REGUL PEPTIDES
CHIN MED J
ACTA NEUROCHIR
BMC GENOMICS
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
ARTHRITIS RHEUM
J BIOCHEM MOL BIOL
ASIAN J ANDROL
MOL REPROD DEV
ACTA PHARMACOL SIN
CLIN CANCER RES
FREE RADICAL RES
ONCOL REP
J NEURAL TRANSM
INT J NEUROPSYCHOPHARMACOL
J PHYSIOL BIOCHEM
GEN PHYSIOL BIOPHYS
CLIN EXP IMMUNOL
J PHARMACEUT BIOMED ANAL
BIOCHEM GENET
J CELL BIOCHEM
CELL RES
INT J ONCOL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INT J GYNECOL CANCER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ASIAN J ANDROL
INFEC IMMUNITY
ASIAN J ANDROL
REPRODUCTION
CELL RES
NEUROSCI LETT
CELL RES
PROG BIOCHEM BIOPHYS
MICROBIOL IMMUNOL
MOL CELL NEUROSCI
ACTA PHARMACOL SIN

另外一所省重点学校的学院在2008年总共发表了70篇SCI文章,我简单的统计了一下,

影响因子7分的2篇,
影响因子6分的4篇
影响因子5分的5篇
影响因子4分的6篇
影响因子3分的12篇
影响因子3分以下的42篇

看起来数量是上来了,质量上的提高还来日方长!

4. 提拔和引进人才上还有待完善

好几所学校的学术领导人员还没有博士学位,只有国外进修的经历,这样似乎会打击从海外或者外校引进博士,博后的积极性的,毕竟在国外要成为大学教职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博士学位,当然特殊人才除外,但是要提高总的教师的水准,良好的教育背景还是必须的。

还是看到很多院士兼任一些小些的大学研究所的所长,主任的很多,感觉很不好!第一感觉院士们精力时间上不够,第二认为目前我国的一部分院士的学术水平还是 要弱于国外2流学校助教授的水准,很多院士这样占据众多职位,不利于学科发展,也不利于引进海外人才。看到个别院士即是一所大学的领导,又兼任另一所大学的学科带头人,很吃惊,觉得就是国外诺奖获得者也不敢大胆到这种兼职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感觉我们的个别院士是滥用学术地位和职权的。

很多学校在引进海外学术人上也没有好的制度和政策,造成了一些不良海归钻空子,很多引进的人才在网上被吹的厉害,细细看看水准还不是高的,另外也听说过在海外学术人品名声都不好的被请回国的人,两边都拿钱,但没出什么成果,给当事单位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其实聘用研究所的领导人员,设立共同所长是一种很好的体制,聘用两位学术水准相当,又在学科上能互补的人共同领导一个研究所好处很多,两人可以互相取长补 短,全方位的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互相制约,防止人品不好的一位独揽大权,做一些错事,糟事!这方面海内外成功的例子很多,国外的比如哈佛大学干细胞 研究所就是由Douglas A. Melton博士和David T. Scadden博士一起来领导的,两人都是该领域里的领军人物。在国内,当今中国最优秀的研究所之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就是由王晓东和邓兴旺两位华人生命科学里的顶尖学者任共同所长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090-221482.html

上一篇:春的细语
下一篇:校园心情系列-1 午餐
收藏 IP: .*| 热度|

12 武夷山 茹永新 唐凌峰 刘玉平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刘立 马丽丹 童毅华 迟菲 孙健钧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