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xia20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uaxia2011

博文

简评屠呦呦老师获奖引发的“中西医论战”

已有 4910 次阅读 2015-10-8 17:1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青蒿素

屠呦呦老师获诺贝尔奖跟中医有没有关系?当然有,但恐怕仅能定义为“受中医文献启发”而已(诺奖委员会说的很清楚)。她的研究思路完全是是研究天然药物的思路,受的启发也只局限于:通过文献推测有效成分的特性,进而选择合适的溶剂极性和提取温度进行实验。所以,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去挺中医或贬中医,都是毫无根据的做法。


中医对待问题是以归纳法为主的,搞中药研究就应沿着中医对药物基源、功效等的认识去探索。这和筛选疾病特效药物,继而寻找有效成分的过程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注定会有不同的研究方法。

屠呦呦老师得的是研究疾病有效药物的奖,不是研究中医文献的奖。所以应该为中国人自豪,为中国科学研究自豪,为中国传统医学文献的价值自豪。这本是一种研究方法和研究精神的胜利,然而对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孰优孰劣这样大的话题而言,都是文不对题的事。


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复杂。


从历史上看,远古的传统西医,其实与中医和其他古医学非常相似,也曾经历过草药、冶金术阶段,只是后来随着生理学和病理学的发展,以及先进的医疗器械的大量应用,才使西医完全改观。很显然,西医自20世纪以来的创新发展,是在吸纳相关的基础科学并在新技术带动之下取得的。相比之下,中医药并没有得益于现代科学方法与相关科学技术的巨大能量,来为自己的发展加速或更新。如果你认为中医药不能通过现代科学方法来升级,或者像有些人一样制造中医药与科学技术的直观对立,认为二者非此即彼,不能共存,那它就不是中药,是也不是。但未来这些人想象中的“中医药”会越来越少。


中医西医不同,中药西药有别,二者的发展规律不尽相同。如果把屠呦呦老师提取青蒿素的模式,误认为是中医药发展的不二法门,而弃中医药有效合理的众多其他方法和思维方式于不顾,如此发展是中医界不愿看到的。中医里有那么一只脚稍微削削就可以穿上西方科学方法的鞋,屠呦呦老师和她的队友们找到了这只脚,然后削了削,把它放到鞋里了,但中医里还有很多脚无论怎么削也穿不上,这是值得注意的。


世界在进步,一切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努力都值得肯定。但是,不知何时中国开始流行一种没有胸怀,互不包容,而且乐于争斗的文化。诺奖拿来了,在很多人眼中,就是论战的资源而已。一如中国的很多事情。不管姓中还是姓西,那些热衷于制造圈子,搞泾渭分明、两相隔绝的人,注定要落后于时代。




屠呦呦获诺奖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6601-926556.html

上一篇:这个叫倪海清的“治癌秘方”有待进一步验证
收藏 IP: 124.74.41.*| 热度|

18 郑小康 陈南晖 吕喆 戴德昌 武夷山 孙平 王荣林 袁海涛 侯成亚 向劲松 许培扬 JIANHUN cly85 biofans shaoyunpeng DXY1234 wuji2017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