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xu IMR,研究员。探究真理,传播知识,弘扬博爱,快乐人生。

博文

几位日系诺奖得主对科学研究的理解 精选

已有 14252 次阅读 2012-10-21 15:18 |个人分类:学术生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学家, 日本, 诺贝尔奖, 科学文化

2012年的诺贝尔奖揭晓。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因在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变为多能性方面的贡献,与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一起分享了生理学与医学奖。据说,这是第19位获得诺奖的日本人。

实际上,我们对于科学的理解,不要说与欧美,即便是与日本人,也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如下是一些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语录,透视出他们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科学的进步固然依赖于经济实力,而科学文化的积淀则是漫长艰辛的过程。

靠“举国体制”或许能够暂时得到一些奥运金牌,而真正的体育强国必然依赖于民众体育健身基础条件的提升和非功利性的兴趣。

 

汤川秀树: 19071981),因在核力的理论基础上预言了介子的存在于194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Ø 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家,就是指那些怀着开拓未来世界的愿望从事科学研究的人。

Ø 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促进科学进步。

Ø 如果科学家可以只为了真理而探求真理,那将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这种精神大概可以称得上是以纯粹的科学研究为目的的科学家的共同精神吧!然而,这早已是昨天的梦想了。

Ø 在我们的脑海中,那种像希腊思想一样与今天之科学紧密相关的思想在东方实在是太少了。

Ø 我们的人生,基本上全部耗费在了在同一个平面反复做同样的事情上。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即便是自认为通过不懈地努力,已经在某个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时,也不过是在同一平面上挪动了稍远的一个地方而已。从一个台阶到一个台阶的跳跃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少见。

 

朝永振一郎(Sin-Itiro Tomonaga1906-1979),1965年因重整化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l  未来的科学家不能只是单纯的研究人员,而应该放宽眼界,明白在人类文化中自身的位置和责任,提高普通人对于科学的热爱和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是自己享受到的文化财产,而且愿以自身之力帮助科学家。

l  对于没有好奇心的学生,无论老师怎样在他身上花费多少精力,也会徒劳无功。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唯一的救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且我觉得这是深深地根植于人性里的一种倾向。

 

 

益川敏英,(194027日-)因提出基本粒子的六夸克模型,与小林诚及南部阳一郎共同获得2008年诺贝尔物理奖。

一味地追求可以立即实现的利益、过于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可能获得科学意义上的发现的,这就是科学。遵循科学的必然性、进行真正的科学研究,才会在科学领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如果抱着迅速拿出研究成果这一想法的话,就会一无所获。所以,科学工作者以自己的兴趣为基础进行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下村修,(Osamu Shimomura)因为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GFP)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我不会出于应用或求得任何利润的目的而做研究。我做研究,只是为了理解水母为什么发冷光。”

 

相关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10/270176.shtm

 

2011年里的一个意外:准晶摘得诺奖

 

石墨烯摘诺奖,让俺意外有三

 

下村修获诺奖有感:荣誉终归辛勤耕耘、不计名利者

 

没有博士学位的诺贝尔奖得主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3234-624780.html

上一篇:“第13届非晶态固体物理国际会议”在宜昌召开
下一篇:参加“第二届中德金属玻璃研讨会”
收藏 IP: 119.119.235.*| 热度|

46 王德华 魏武 李土荣 张红光 吴国林 贺乐 安海龙 许培扬 曹俊兴 赵明 孙学军 郭向云 王涛 李宇斌 余世锋 李刚 喻海良 苏力宏 崔健 吕喆 李世兴 刘全慧 戴德昌 陈杰 陈冬生 曹裕波 肖振亚 刘明颖 吴云鹏 牛丕业 戴小华 刘淼 孙长庆 陈国文 杨正瓴 褚洪亮 李贵发 Editage意得辑 王军强 强涛 fansg xchen zdzszl biaomiankeyan dailiangren lawdrea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