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4402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e44025

博文

心理变化如何影响免疫力 精选

已有 9154 次阅读 2013-10-14 14:36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心理, 疾病, 死亡, 免疫力

      介绍一门新学科:心理神经免疫学

 

200069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紧张:影响东欧国家死亡率的无形之手”(StressThe invisible hand in eastern Europe death rates)。文章认为,随着上世记80年代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出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造成了“东欧国家的人民死亡率增加,预期寿命急剧下降”。文章引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0年间,前苏联地区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60.6岁,匈牙利为66.8岁。而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古巴,由于政治、经济状况稳定,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4.2岁,与同期的西方国家基本持平。

 

文章指出,在经历了政治剧变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人们以为,他们已经获得了比以前更多的政治自由,对未来的生活也应有更美好的预期。但经济转型的困难使希望破灭。经济衰退、失业高企使他们处于一种持续的紧张和抑郁状态---而“抑郁是死亡的先兆”。文章的结论是:这种由社会、经济变化引起的焦虑和抑郁,对健康的影响程度可以与老年丧偶的作用相比。

 

2000年,欧洲科学基金会认为,东欧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为研究社会经济的急剧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天然实验场”,于是该机构启动了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计划,旨在弄清东欧人心理变化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50多位科学家参加了这项研究。此后,这项研究发表的一系列结果表明,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导致上世记90年代东欧国家人群死亡率上升的一只“无形的手”。

 

上述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揭示了心理变化与疾病乃至死亡之间的关系。近20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的免疫学分支学科---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使人们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从心理变化发展成疾病和死亡的生理机制。人类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生存,面对许多不同的“紧张源”(Stressors),如巨大的自然和社会灾难,婚变和亲人的故去,紧张的同事和邻里关系,职位升迁,甚至考试,应聘,严重创伤(包括大的外科手术),高强度的运动等,都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应激紧张,焦虑,甚至抑郁,从而导致免疫功能的明显下降,最常见的表现是易发感冒,小创伤不易愈合,持续的心理抑郁会使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心理神经兔疫学研究表明,机体存在一个调节正常生理功能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它不但在防御外来病原体的侵入方面起保护作用,还对体内正常细胞的恶变起到免疫监视作用,是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的主要机制。现在知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主要通过它们各自产生的生物活性分子(神经介质、激素和细胞因子)及其相应受体来相互传递信息并进行功能调节的。因此这些生物活性分子又可称为机体生理系统的“分子语言”。现已证明,免疫细胞上存在着各种内分泌激素(如皮质激素)和神经递质(如β内啡肽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受体。同样,在神经细胞上也存在各种免疫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质、干扰素等)的受体,近来的研究甚至发现,免疫细胞也可以产生脑啡肽、前列腺素等10几种内分泌激素和神经肽。

 

科学家早己发现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功能,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此外,近来临床发现,大剂量应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这类免疫分子的患者,经常可产生抑郁等严重精神症状。这些都可用心理神经兔疫学的理论来介释。近年,科学家进一步对紧张源引起免疫功能变化进行了临床研究。一项对15位在患病期间出现亲人去世的乳腺癌患者的研究表明,她们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死亡率明显增加。美国俄亥俄卅立大学医学中心的格拉泽(Ronald Glaser)教授的研究小组,对该校医学院学生考试期间的心理紧张反应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考试前1个月以及考试期间,学生的各项免疫指标明显下降,对多种病毒的抵抗力降低,考试结束后感冒者的比例明显上升。

 

现已明确,各种导致精神紧张的生活事件都会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的紊乱,其中免疫功能下降明显,这使各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类风湿关节炎,2型糖尿病,过敏性疾病等)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其中持续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的后果尤为严重。科学家们认为,处于各种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状态的人群,应用具有免疫增强功能的制品是有益的。在美国,这种称为“功能食品”的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种种生活条件的动荡和变化,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增加。这种心理疾病的躯体化会引起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和预期寿命的降低。这只控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无形之手”应当成为临床医学密切关注的问题。

 

本文曾以“致命的心理变化”在《环球科学》2009年第5期发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5675-732869.html

上一篇:免疫与衰老
下一篇:关于“癌症免疫治疗”的问题
收藏 IP: 218.249.94.*| 热度|

19 曹聪 许浚远 耿文叶 鲍海飞 郑小康 乔中东 柳林涛 贺乐 彭思龙 曾红 李彪 李健 薛宇 罗汉江 李盟盟 biofans TajinKuo dulizhi95 ddsers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