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杂说“关”(2) 精选

已有 5393 次阅读 2021-2-24 07:48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杂说“关”(2)

    上一篇说到,国家的管理者往往在水陆交通要道口上设置关口,对路过者检查、征税或进行其他事务的管理。有时候,这种关口会设置在边境上,而这种关口将特别重要。

    数千年来,中国的版图上设置了不知多少个关。现在的各地方,地名为“X关”的仍然不计其数。时代不同,各个关的重要性也不相同。

    汉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关无疑是函谷关。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函谷关之西为秦国,之东为其他六雄。贾谊《过秦论》说:函谷关以东的九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里的“关”就是指函谷关。

    函谷关扼住了从洛阳到长安之间的要道,是秦汉时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在近代以前的两千多年里,所谓关东,一般就是指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地区。《史记·秦始皇本纪》:“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白居易祖籍太原生于河南新郑,他说自己是“关东一男子耳”。

    函谷关以西,则称关西,主要指今陕西以及甘肃、宁夏等地。东汉著名儒家学者杨震,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被称为关西夫子。《资治通鉴》:“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马超、韩遂割据之地凉州在今陕西西部与甘肃一带。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是陕西三原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是:“关西大汉美髯于,大笔如虹吐湛卢”。

    由于秦、汉、唐的皇都在今西安附近,那里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最重要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往往自称“中”。所以,又把函谷关以西,散关以东称为关中。也有人说得更细致些:关中是东至函谷关,西至散关,南至武关,北至萧关。因在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扼住蜀道北口的重要关口。三国时期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说的就是那地方,陈仓就是现在的宝鸡。散关后来称大散关。如今宝成铁路、陕川公路均由此经过。

    武关在今陕西商南县。先秦时期,先为晋楚交界、后为秦楚交界上的重要关口。《战国策》记载, 苏秦警告楚威王说:秦“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楚怀王就是在武关被秦国扣留,不得回国的。秦末各地武装反秦,刘邦即由武关入秦,又在峣关击败秦军,终于入咸阳 ,使秦灭亡。唐末黄巢军自长安败退,经此窜向河南。武关是古代关中通往楚吴之地最重要的关口。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是秦长城上的重要关口,维系着秦地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联系。《汉书·匈奴传》:文帝十四年 ,“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朝那城在平凉东南,为秦之北境)。又 《武帝纪》:元封四年 ,“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归还”。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中多故,萧关仍为南北交通要道。唐代大诗人王维有著名的《使至塞上》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当然,在关中各处,还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关。例如上面说到的刘邦入武关进入关中,又在峣关打败秦军。《汉书·高帝纪》记载:“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这个峣关,又称青泥关,蓝田关,蓝关。韩愈的名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蓝关就是这个峣关。

    在东汉末年开始,由于洛阳到长安间在函谷关附近道路的北移,函谷关也多次迁移,其位置的险要度下降。因而,在函谷道西端的潼关,取代了函谷关的地位,成为两京交通道上最重要的关口。

    唐玄宗年间,安禄山叛乱,攻占洛阳,进逼潼关,歼灭哥舒翰所辖近二十万唐军,占据了潼关,唐玄宗仓皇西逃。许多文艺作品都以此为题材,使得过去的老百姓都知道这一段“历史”。安史之乱是使得唐王朝由兴旺到衰败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关西”向“关东”转移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由于经济中心的东移,唐末以后,关中就再也没有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特别到了明代,拱卫北京的任务日益艰难。先有蒙古北元复辟的威胁,后有后金即清的入侵。明代再修长城,居庸关、山海关等雄关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原来的潼关。关东这个称呼也就变成了山海关以东即如今东北的广大地区。

    清人入主中原以后,把关东视为“龙兴之地”,保护起来,禁止中原人迁往那里,致使东北地广人稀,无力抵御北方沙俄的入侵。直到清末,由于税赋严重缺乏,山东、河北人口众多而灾荒连年。政府不得已而开放关东,形成闯关东的热潮。

    人们比较感兴趣的关口还有许多,如虎牢关、雁门关、娘子关、嘉峪关、紫荆关、玉门关等等。这些关口都是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从而也有许多故事好说。

    过去老百姓主要是通过戏曲、曲艺、小说等形式了解历史、地理的。所以,那些军事价值高,故事多的关口就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我们只需要看看,京剧剧目为“XX关”的估计有不下数十甚至上百个之多。如卧虎关,牧虎关,白良关,藕塘关,攻潼关,阳平关,葭萌关,草桥关,雄州关,阳平关,天水关,玉门关,樊江关,南阳关,武昭关,文昭关(文武两个都是指昭关)如此等等,都有很生动的故事。

    但是,历史不只是有故事。我们应当看到,历史发展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经济。即使是军事,讲打仗,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京剧《沙家浜》里面的胡传魁是一个坏人,也是一个糙人,但是他的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这支队伍要钱、要枪、要子弹。进一步说,没有一个好的经济做基础,任何政权都不能稳固。

    历代管理者所设立的关口,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征税。过去国家收入的来源除了依靠各县地方行政收取的农业即土地税收外,由商品流通而产生的工商业税,也是一个重要的来源。

    由于过去人员和大宗物资的流动很大程度上依靠水运,而陆上运输也往往要经过河流,通过桥梁或渡口,所以在各种河道要津上的关口,对于国家的税赋收入,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孟子提倡的在关卡、市场等处只稽查而不征税的办法(“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孟子•梁惠王下》),实际上是行不通的,没有哪一个管理者会这样做。他老人家的到处碰壁也决非偶然,所有的管理都不能没有经济的支持。国家仅仅依靠农业税总归不行。

    因此,历代都会在水陆交通要道设置关口,征收税赋。所谓关津(津是渡口),就是指在水陆要道设置的关卡。

    例如明代在长江沿岸和大运河沿岸就设立了很多关口,由于是以“钞票”的形式向过路的船只征税,所以称钞关。当时发行的“大明宝钞”信誉不好,商人不愿意用,政府用以征税,以提高信誉。当然,后来就改以钱银征,但是名称仍称钞关。

    重要的钞关有崇文门(北京)、河西务(天津)、临清(山东)、淮安、扬州、浒墅关(苏州)、北新(杭州)、九江、芜湖等关。

    这些关口是重要的税收来源。

    例如,山东的临清钞关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明代万历年间,临清钞关年征收船料商税银达八万余两,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而当时山东全省一年税课银只有八千八百余两,仅及临清钞关所收十分之一稍强。小说《金瓶梅》中叙述了由临清关给临清城带来的兴盛景象。

    清代以后,由于海运开放,运河堵塞,临清关地位下降,到清光绪初年每年税银三万七千余两。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临清钞关遂废。其旧址如今还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如,浒墅关,在苏州城西北二十多里,自古是运河上的重要城镇。浒墅关的征税办法在清代成为各关的范例。浒墅读音xu3shu4,现在广泛传说系乾隆皇帝误将浒读为许,遂将错就错,实系无稽之谈。宋代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中记载了那里称“许市”。南宋时“许”加水旁作“浒”(音仍旧),改“市”作“墅”。许浒音差实际上是古今各地读音引起的差别。那里宋代已经称为许市,何来因袭乾隆读白字之说?

    清代继续了明代的这些主要关口,并有所增加。例如在长江上设立了夔关、武昌关、九江关、芜湖关、龙江西新关(江宁)等。

    这里的龙江西新关,是在江宁即南京设立的若干关口的总称。几经分合,又分为在上游的上关,和更靠近下游的下关。几百年来,上关因上新河的变故,渐被湮没,而下关一直沿用。南京火车站,作为沪宁铁路的终点站,因为在下关地区,人们还常称为下关火车站。据说现在要成为铁路博物馆了。

    清代废除了明代的海禁,在海港例如天津设立关口称为天津海关,康熙年间就设立了江海关(上海)、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漳州,鸦片战争后改福州)、粵海关(广州)。

    随着海上运输的增加,大运河运输日益衰败。再加上,后来的对外贸易的兴起和繁荣,海关成为收入最多的“关口”。

    对外贸易的海关是过去中国历史上没有的新事物。海关要负责对外贸易货物的检查、征税以及稽查走私等责能。关税也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最早的海关当然都在海港城市。但是,后来把所有的对外贸易管理的机构,都称为海关,就不一定在海港城市了,陆地口岸也设立海关。到现在空运兴盛,海关都不一定在边境城市了。海关与大海并没有什么关系,它只是与英语customs对应的汉语词汇。

    关是与门相联系的,如今的海关仍然是国家的大门。海关承担着维护国家财富进出口大门的神圣职责。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273581.html

上一篇:杂说“关”(1)
下一篇:从久坐有害健康说起
收藏 IP: 39.78.110.*| 热度|

16 康建 刁承泰 张晓良 武夷山 冯圣中 晏成和 尤明庆 黄永义 孙冰 王安良 李学宽 陈志飞 郁志勇 陆仲绩 鲍海飞 马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