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读书与做买卖 精选

已有 7088 次阅读 2017-6-13 08:04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书, 买卖, 渎职, 入声字

读书与做买卖

读书与做买卖显然不是一回事。读书是学习,做买卖要赚钱。


有人或许要问:既然读书与做买卖没有关系,读字边上为什么有一个卖?

这个事情,要说起来还是跟字的“简化”有关,不过,反对简化字的朋友不要着急骂现在的简化字,这里的“简化”发生在两千多年前。

现在的读和卖都是简化字,在没有简化之前,繁体字的写法分别是讀和賣,所以,在繁体字里,讀的边上仍然是一个賣,与買賣的賣仍然是一样的。

在秦代的小篆里,賣字的写法是上面一个“出”,下面一个“買”(买的繁体):

买入为买,反之即为卖。这个意思非常清楚。

但是,篆字的“读”却是这样写的:

左边是言字旁,右边却并不是“出买”了。

当篆字被写为隶书的时候,字体被大大地“简化”了。这次简化,其意义非凡,中国文字的变化就是不断地抽象化、符号化。著名文字学家高亨先生说过:“文字之变迁当于篆、隶之间分界。自篆而上,形义无不相合,自隶以下,形义大多相离”(《文字形义学概论》)。从隶书开始,汉字的形和义就大多相离了,更不要说后来的草书和楷书。

在篆字隶化的时候,“出买”上方的“出”和讀的右上方的“圥”就都简化成了相同的符号“士”,这样,賣和讀的右边都“简化”成了賣。

   后代凡是有賣(卖)偏旁的所有字,例如读、续、牍、赎、犊、窦、渎、椟、黩、觌、儥、嬻等,其形状为“卖(賣)”的,其来源都与读的右面相同,而只有一个单独的“卖”字来源为“出买”。

   这个,很早就已经没有人使用它了。据清代著名文字学家段玉裁说,此字就是《周礼》中用到的“儥”(音,古代是入声)字,他认为“儥训见”(儥被解释为见),也就是后来的覿(觌)字。

   我们看到这里,就可以理解“讀(读)”字的来历了。左面是言,说话;右面的意思是“见”。看着说,不就是读吗?

   牍,本义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就是所谓“木简”,左面是半个木,右面还是“见”。后世的文牍(公文)、尺牍(信)等都从这里引申出来。

   渎,本义为水沟,或者是直接入海的河流。古人把江(长江)、河(黄河)、淮(淮河)、济(济水)称为四渎。

   嬻,轻慢、不敬的意思。亵渎的本字,古人写为“媟嬻”。把这个字的右面解释为“见”也是很好理解的。后来这个字被假借为渎,“媟嬻”也就成了亵渎。对工作不负责任,称为渎职。冒犯神灵,称为渎神。这里的渎,都是假借的嬻。

   续、赎、犊、窦、椟、黩这些字也都可以类似地去理解、去解释。当然,更一般地说,上面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其右面部分都表示其读音,其声母都与“读”一样,基本上都是“入声字”。实际上,古人形声字的声旁,也都是有其意义的,并不单纯是用其声

   北方人写、读古诗(按照古人的说法,叫“今体诗”)很怕“入声字”(山西等地除外,山西方言还是有入声字的)。像读、牍、渎等字,普通话读音都是阳平(二声),似乎都属于平声。实际上,上面所说的“读、续、牍、赎、犊、渎、椟、黩、觌”等字全部都是入声字(唯窦为去声,据段玉裁说,上古不分去入),写“古诗”都属于仄声。

   北方话现在已经没有入声了,入声字都派入了平、上、去三声之中。因此,北方人识别入声字只有靠记忆。如何记忆入声字呢?其中一个可参考的方法就是记形声字的偏旁。在这里,凡以“读”字右面(即“卖”)为声旁的字,基本上都是入声字。当然,东南沿海省份的方言(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中,入声字是很分明的。但是,在这些方言区生活的人们,也不见得把所有的字都认识,遇到不认识的字,查现在的字典又只有普通话读音,靠形声字的声旁来判别入声字仍然是一个办法。这个方法在很多时候是有用的。

   总而言之,从现在的字形上看,读与卖两个字看上去似乎有联系,但实际上的来源是不同的,声音也相差颇远。

   在古人那里,做买卖是下贱的,读书是高尚的。古人所谓的士农工商四民之中,读书人属于士,地位最高,商人地位最低。科举考试是不要商家子弟的。所以,古人看不起做买卖的。

   现在,社会完全变化了,做买卖的有钱人成了人们崇拜的对象。但是在许多人的心底中,做买卖终究地位不高。他们羡慕商人的有钱,在骨子里却鄙视他们。所以,如果是重点大学毕业去选择了去做“卖肉屠夫”,许多人会觉得可惜。而同样的做买卖,到金融行业,人们却很羡慕。其实,只要做得好,各行各业都可以做出好的成绩。读了书,有了知识和能力,做买卖也理应做得更好一点。

   当然,在一般社会中,做学问的读书人,通常也不会像许多成功的买卖人那样有钱,相对来说,仍然比较清苦。做了官的读书人,更应当保持自己的清廉。如果读书人又想做官又想如做买卖的那样富有,又有地位又有钱,“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物极必反,最后的结局,恐怕将是很悲惨的。

  (图片引自网络,谨向原作者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060450.html

上一篇:从报道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低级错误”说起
下一篇:抗生素的使用与教师的按劳取酬
收藏 IP: 27.211.10.*| 热度|

20 戎可 董焱章 赵美娣 徐令予 刘钢 武夷山 张莹 蒋永华 尤明庆 李伟钢 史晓雷 鲍海飞 韦玉程 樊采薇 姚伟 魏焱明 xlsd zhyzh xiyouxiyou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