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应当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留言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 登录 | 注册


IP: 180.160.2.*   [16]孙小凤   2014-10-16 08:28
之前的数据集里有AQI、PM2.5、PM10、CO、NO2、SO2        、03-1h、O3-8h等数据。目前的气象数据倒是有一部分,但是非匹配(有中国地面降水月值0.5°×0.5°格点数据集),但可以获取到气象数据的日均值(气压、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向风速、日照时数和0cm地温)的历史数据,同样是网格,但是可以计算得出月均值,同时采用GIS进行近位匹配。
IP: 180.160.4.*   [15]孙小凤   2014-10-16 00:07
同时目前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监测点逐小时的数据(不过是从今年四月中旬开始的),各省市的数据单独在Excel,目前还未想到合适的整合方法。
IP: 180.160.4.*   [14]孙小凤   2014-10-15 23:58
蒋老师,您好,我们目前有全国多个城市自2013年5月的数据(最开始是76个城市,现在是190个城市),数据来源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亦有美领馆获取的北京(7年)、上海(4年)、广州(4年)、成都(3年)、沈阳(2年)等城市的逐小时的历史数据。美国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有大部分城市自1990-2012年的年均数据。
我们主要是结合GIS和SPSS及Matlab对数据进行分析,那个模拟其实应该是表达的不是太合适(最开始是想做个空气质量月变化图GIF或者FLASH),不是要做模拟,只是做数据的展示。我们的侧重点在于对数据的分析上,同时调查环境数据,发现一些影响因素。
IP: 180.160.28.*   [13]孙小凤   2014-10-15 23:08
好的,谢谢老师,那如果您有时间我们再讨论吧
IP: 180.160.28.*   [12]孙小凤   2014-10-15 22:33
蒋老师您好!我是同济IESD的学生,上过您有关大气污染的英文课程,在您博客上看到很多关于雾霾天气的分析,学生最近也想在做一项这方面的调研,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不知老师是否有时间?我已将初步的调研计划发到您的邮箱,望您查收指导。祝您生活愉快!
IP: 117.131.219.*   [11]温景嵩   2014-7-27 08:48
毛老师说你们是老朋友,他也很愿意和你恢复联系,他的邮箱地址是:mjt@pku.edu.cn
我的回复(2014-7-27 13:51):收到,谢谢!
IP: 117.131.219.*   [10]温景嵩   2014-7-26 22:11
刚才得到了毛老师的回复:他没有在科学网的博客上发表过文章。温景嵩 2014.7.26
我的回复(2014-7-26 22:37):我和毛老师是老朋友了,还有一位:秦瑜老师。80年代后期做酸雨研究时熟识的。但我比较他们来说是“后辈”了。
自2011年下半年后,我写了许多关于灰霾和PM2.5的搏文,正想请他们批评的。但可能他们没兴趣了。。。
IP: 70.26.162.*   [9]杜勇   2014-2-18 08:50
我们是加拿大KSKY高科技研究发展公司,在首都渥太华。详细情况可以到我们的网页:www.ksky.ca 。可以通过Email联系: yong.du@ksky.ca。
我的回复(2014-2-19 11:51):联系了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伏晴艳女士。她说可以先交流一下,但一般说来和国内公司合作比较容易,和国际公司合作比较困难。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的“上海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的网页是:
http://www.semc.gov.cn/aqi/home/Index.aspx
伏晴艳女士的email地址:qingyanf@semc.gov.cn
IP: 70.26.162.*   [8]杜勇   2014-2-18 08:24
蒋教授:
您能否介绍我们与上海市环保局合作,完成一幅高分辨率卫星图像导出的上海市区PM2.5的详细分布?采用国产的资源三号卫星图像或者法国的SPOT卫星图像(5米 或者10米分辨率)。
我的回复(2014-2-18 08:32):能否先介绍一下你们单位和项目情况?
IP: 119.163.145.*   [7]moderngod   2013-12-21 23:13
对了 千佛山占地166.1公顷,有一条环山的路大概五公里,我就在这条路上锻炼。
我的回复(2013-12-22 06:41):好,坚持!
IP: 119.163.145.*   [6]moderngod   2013-12-21 23:09
蒋老师你好
我一直有一个疑惑,就是所谓的“大气小环境”在至少多大的范围内才能形成,我们济南有一座千佛山每当最近的空气监测点(三公里以外)aqi低于80的时候我就上去锻炼,在不考虑空气流动的情况(假设无风),山上的污染指数能比监测点的大概低多少呢,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IP: 125.34.54.*   [5]张春   2013-12-13 12:08
蒋老师,您好!

我是中外对话(www.chinadialogue.org.cn)记者张春,因为看到您这两天在科学网发的关于雾霾新动向的博客,想请教您下您关于雾霾原因研究的看法,不知您时间是否方便。

您方便给我您的邮箱么,我邮件跟您联系您看行么?

祝好。张春
我的回复(2013-12-13 12:25):没问题:jiangdh@tongji.edu.cn
IP: 123.147.247.*   [3]王萍   2012-6-15 16:12
蒋老师,谢谢您对《大学科普》的支持。http://baike.baidu.com/view/6915242.htm这是百度百科上对《大学科普》的介绍。我们发展很艰难,但是有像您这样的科学家的支持,我们一定会坚持下去。您方便的话,可否推荐几位像您一样热衷科普的老师?我们像他们约稿。谢谢。
我的回复(2012-6-17 16:53):陆雍森老师,比我更年长,认真热心。专长是环境评价和水污染治理。联系email:yslu@tongji.edu.cn
IP: 123.147.247.*   [2]王萍   2012-6-13 09:24
蒋老师,谢谢您对科普工作的支持,稿件可以根据您的时间安排,您看什么时候方便给我们?《大学科普》是季刊,今年第一期是“学术诚信”专辑,第二期是“实验室安全”专辑,今年是中国力学年,我们正在筹备第三期“力学”专辑,计划于7月30日之前出版。
我的回复(2012-6-13 10:17):谢谢理解,我争取7月10日以前把关于PM2.5和灰霾的科普文章发到编辑部。
是这个“力学”专刊?
我背景是流体力学,原攻湍流扩散理论,后来做空气质量模型;教过环境流体力学。有没有我可以帮忙的?
IP: 123.147.247.*   [1]王萍   2012-6-11 16:44
尊敬的蒋老师,您好!我是《大学科普》的学术联系人。《大学科普》是主要面向大学师生的全国高校唯一的科普期刊。关于PM2.5的讨论众说纷纭,但是公众对PM2.5的概念和相关科学知识了解并不多。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就PM2.5撰写一篇科学普及的文章,让公众真正认识PM2.5。请于6月30日前发到《大学科普》编辑部邮箱spu@cqu.edu.cn。期待回复。
我的回复(2012-6-11 16:59):最近太忙:目前进入期终考试阶段了,我主要管留学生(英文上课),结束期就在下周。
同时又是我们国际硕士生班学生毕业答辩,我要看超过10人的论文(英文)。
6月26~28到香港城市大学开会,30日回来。讲气候变化政策,要准备PPT;
最好能推迟几天。
不过我愿意写科普类文章,是退休教授的责任!
我试试看,晚几天行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7-5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