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应当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博文

按标题搜索
试验一个土方法 - 新冠防治
热度 3 2023-1-19 14:20
试验一个土方法 - 新冠防治 方法、试验、效果、支持信息、讨论,附病情和过程 乙醇是消毒剂。本文介绍一个土方法,用白酒替代乙醇,以便使用,希望有助防控新冠病毒。试验在我“中招”后,先在家里开始,继而因肺炎在住院后·继续进行,在自觉好转后停止。 方法: 用两个棉花球或两小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2609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3
气溶胶传播病毒、阳性楼串和隐匿传播
2022-5-21 15:30
气溶胶传播病毒、阳性楼串和隐匿传播 上海这波疫情进入了收尾阶段。但令人困惑的问题仍然是,奥密克戎是怎样隐匿传播的,因此封闭小区里时常还有新阳楼出现?解封后外出时应当注意什么? 小区居民曾讨论几次,大家都同意: 在原来没有病人的楼房内出现新病人,病毒一定是外来的。 于是有几种可能性: (1)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4984 次阅读|1 个评论
请媒体注意,至少不要把国际文章的英文标题都翻译错了!
热度 1 2022-5-12 20:16
近几日国内多家媒体发布消息,标题多为: 美国科学家研究结论:新冠病毒空气 传播率 或是接触面的1000倍! 目前在政府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下,上海的严重疫情正在进入收尾阶段。但在已经封管的小区内,为什么还会持续出现新的病人,特别是出现在原先没有病人的楼内呢?有几个可能性。其中就涉及是气溶胶空气传播还是其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2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2021年入秋以来新冠疫情态势
2022-2-13 11:37
2021年入秋以来新冠疫情态势 数据来自国家卫健委官网 http://www.nhc.gov.cn/ 图中黑色曲线是全国日增本土确诊病例数,下面彩色曲线除表示疫情较重的省市确诊病例数外,也包括散在的病例数。彩色曲线相关的城市疫情当时在其所在省份有代表性 2021/10/16 – 2021/11/16一段散发疫情。曾有新闻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53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这波新冠疫情在控制中,冬奥会加油!
2022-2-4 14:10
这波新冠疫情在控制中,冬奥会加油! 2022年2月4日22:00补充: 图中城市名指相应时段内疫情严重的代表性城市或地区。如河南,许昌和郑州疫情先启动,而后安阳疫情更严重和持续。北京市疫情不很严重,但在持续,隐含在天津/河南时段和后来的杭州时段之中。近几日杭州疫情突起,然而图中曲线也含黑龙江和广东疫情在内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40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今日新冠疫情态势
2022-1-20 10:46
今日新冠疫情态势: 期望安安全全过大年,顺顺利利完成冬奥。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200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来自印度疫情的警示:病毒增强了耐热性?
热度 1 2021-5-1 21:26
来自印度疫情的警示:病毒增强了耐热性? 印度最近新冠疫情大爆发,主要原因自然是印度政府和民众的放松和疏忽。但印度疫情的爆发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病毒变异很可能使之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例如气温。都知道流感是冬半年的流行病,2003年非典也是。进入夏半年,待气温上升到一定程度,病毒可能突然消失。新冠和非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4297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北京6月新冠疫情仍然说明:飞沫和近距离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
热度 1 2020-7-14 10:48
北京6月新冠疫情仍然说明:飞沫和近距离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 今年6月11日开始,北京市 突发严重新冠肺炎疫情。发病起源地是 新发地 农产品市场。北京市从疫情控制较好的城市突然上升,仅次于武汉市,令人震惊。幸而政府和民众迅速反应,组织实施了严格排查和控制措施,到6月27日基本得到控制。7月10日中国疾病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5496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1
病毒气溶胶传播:测定病毒稳定性实验
2020-5-19 13:26
病毒气溶胶传播:测定病毒稳定性实验 今年 3 月 10 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 van Doremalen 等人的短文( Correspondence ): “Aerosol and surface stability of HCoV-19 (SARS-CoV-2) compared to SARS-CoV-1” 即 “ 比较新冠病毒和非典病毒在气溶胶和固体表面的稳定性 ” ,报告了几 ...
个人分类: 新冠病毒|383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6: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