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关君蔚先生最后的著作 精选

已有 5684 次阅读 2020-5-2 12:09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一、昨天读书想起关先生

关君蔚院士最后的著作《生态控制系统工程》,最后一章竟然是《留念青藏高原》。我刚从京东网上购买了一本,过几天就到了。我想看看关老和青藏高原的故事,应该挺有意思。从字面推测,我估计是关老对青藏高原虽然心向往之,但年岁将至,英雄暮年,已经无法如愿了。这样说我比关老幸运,还能有机会去青藏高原,做青藏高原相关的研究。

从章节题目上,有“留念”一词,感觉是留个念想的感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应该是充满了遗憾的本书最后一章了。这是我猜测的,如果关老在世的话,可能批评我瞎说了。青藏高原水蚀、风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各种侵蚀类型都有,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侵蚀博物馆。如果能和关先生一起将青藏高原徒步考察一个遍,应该是难得人生体验。

关先生的生态控制系统工程与现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是否从内在机理方面存在有机统一?现在讲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其内核是以系统论为出发点,以生态系统为核心,开展流域或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不知这与关先生最后扛鼎之作是否存在内在的关联。但从字面意思上看,似乎存在共通性,即以生态系统为核心,从系统角度开展的治理工程,关于控制是如何理解的,还需要买到书后才能知道。

据说,关老晚年在生态控制系统工程方面倾注很大心血,但没有像先生先前在水土保持、泥石流、防护林等方面理论那样,对后世影响深远、影响巨大。但关老在这个方面理论研究,是否拉开了以系统论观点,以生态系统为核心,开展区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的理论探索的序幕呢。买来这本书后,好好地学习一下,看看二者是否存在关联。

这几天,我在看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方面的材料,其理念和水土保持领域提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很相似,只是更多维度的推广和延展。不知关先生的《生态控制系统工程》理论的主旨和内核是什么,看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理论渊源和传承。

二、今天读关先生书略有所思

昨天在网上购买的关先生著作,今天早晨在家收到了。拿到后第一时间打开书的最后一章,通读一遍后百感交集。虽然,从未与关先生谋面,但阅读关先生留下的文字,似乎一位质朴、睿智长者就在我的面前,他风趣幽默、又语重心长地阐述了他对青藏高原的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对青藏高原的战略地位阐述。

关先生是有大情怀的。他认为青藏高原是全人类的,不独属中国,是全人类的最后根据地。年前,我还写了两篇寻找青藏高原最后的田园牧歌,而关先生开篇用了“香格里拉”一词,即描述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让我感到非常巧合与吃惊。他认为云南的香格里拉不如林芝,而真正的香格里拉应该是珠峰到拉萨之间地带。因为历史和区位原因,青海和西藏发展较东部晚了些,迟了些,而现在开展青藏高原保护与开发,真是时候,也是国家对整个人类做的贡献。

昨天我的推测是对的。关先生说自己号称走遍中国,而青海只是在西宁附近转悠了几天,而西藏从未去过。他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一生一定要见一次北京天安门,还要去一次青藏高原。他虽然没有去过西藏,也没有系统考察过青藏高原,但开篇他包含热情地论述了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风土人情、各处的圣山与圣湖,古时候进藏路线。从关先生的书我才知道,今年我们拟定的野外考察路线,竟然是文成公主进藏路线。读到他的文字的时候,仿佛老先生刚从青藏高原考察下来,缓缓地诉说他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一样。

关先生对青藏高原充满了爱,充满了大爱。章节最后,他感慨自己年龄大了,力不从心,又提出了自己对青藏高原开发的一点建议。同时,我又看了关老为本书写的后记,通读了院长、书记、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学习心得。我昨天弄错了最核心的名词,这本书不是:生态系统控制工程,而是生态控制系统工程,二者相差巨大。采用生态方法做生态修复,是个系统工程,书中还有一部分是先生学习系统论的札记。关老年逾古稀,学习系统论,对水土保持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进行了再认识和重构,是以系统论为背景,以国家重大林业工程为实例的生态哲学思想创建。

翻阅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还看到关老为自己1974年没有将行政工作让位于高志义先生而感到后悔和自责。他说如果当初那样做的话,这本书就会提前15年问世,而且一定是一本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一步著作,而且能像他以前讲授的水土保持学、水土保持原理一样,从头到尾默背下来。显然,这本著作关老是有遗憾的。可见,关先生对学问看的是如此重要,对他最后著作出来太晚、写的不够完美而充满了遗憾。在这个时代对我们又有哪些启发呢。

关老是老派文人,是接地气的老科学家,是一位通透、豁达、具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是我们所从事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国家重大林业工程的设计师,更是我们身边一位有涵养的老者,用它最淳朴、质朴的话语,传递着他的思想和见识。他通过对不同时代自己亲身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故事和不用阶段、不同学问的孜孜以求的尝试与探索,阐述着一位学人的家国情怀,爱有多深,力量就有多大,就有多么坚持。关老用他的经历向我们示范着如何生活、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如何将自己的内心安定下来,做有意义的事情,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729-1231276.html

上一篇:研究生如何读文献:精彩18篇
下一篇:赵鹏大院士给青年人的启示
收藏 IP: 111.205.21.*| 热度|

10 郑永军 杨卫东 张红光 史晓雷 吴斌 刘利 宁利中 孙颉 王从彦 赵建民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7: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