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如何表述国基本子的研究方案才能让人眼前一亮?
热度 4 秦四清 2021-2-19 10:36
研究内容指“做什么”,研究方案指“怎么做”,申请人不可把两者混淆。撰写前者应本着精炼的原则,而撰写后者应本着详尽的原则。 具体说来,撰写研究方案应围绕研究内容,聚焦关键科学问题,以清晰的研究思路,从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手段、关键技术等方面,详述步骤、高招、窍门、可行性等。撰写这部分的要点和方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11805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4
驱走“五穷”迎来“五富”
热度 12 秦四清 2021-2-16 18:30
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破五是“送年”的意思,指过了这一天,一切就恢复到平常状态。 这一天,人们习惯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以表达驱走“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愿望。 “五穷”源自 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送穷文》。 在我看来,不少科研人员也面临着 “五穷”的窘境,亟需驱走 ...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7409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12
新认识:胡焕庸线具有地震地质涵义
热度 8 秦四清 2021-2-14 14:41
我原来几乎未关注过胡焕庸线及其涵义,因为我的科研兴趣不在于此。然而,近些天我看到几位科学网博主撰文重提此,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想看看胡焕庸线与我们划分的地震区有无联系。 胡焕庸线【 1 】, 又称黑河 —— 腾冲线 , 为一条大致沿着 45° 倾斜的直线, 是由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 1935 年提出的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7565 次阅读|23 个评论 热度 8
今年春节怎么过?
热度 2 秦四清 2021-2-10 11:37
除家里老人外,我是家里老大。因平时工作繁忙,所以我春节期间回老家探望家人是常态。除两次特殊情况外,我每年春节都回河北行唐老家过。一次是在成都地质学院(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做博士后期间因工作繁重没回,另一次是在北京现单位工作期间因某棘手的事儿没回。 今年春节,为响应国家“原地过年”的号召,我只好在北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803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2
连续拿下国基项目靠什么?
热度 12 秦四清 2021-2-1 09:48
我和年轻学者聊天时, TA 们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科研人员多次申请国基项目不中,而有些科研人员能连续中标呢?圆满回答这个问题不亚于彻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呵呵。确实,有些科研人员是由于“你懂的”原因连续中标,而有些科研人员并非如此,而是靠“真货 / 硬货”做到的。 大家知道,国基支持的是具 ...
个人分类: 基金杂谈|24181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12
学术素养与科学成就
热度 1 秦四清 2021-1-28 13:27
学术素养是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学术意识、学术知识、学术能力以及学术伦理道德组成。其体现的是研究者的创新精神和执行能力,是取得卓越科学成就的保证。以下,我将分别予以简述。 Ø 学术意识 学术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指科学问题意识。显然,问题有意义大小之分,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7752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2021年首次学术报告记
热度 5 秦四清 2021-1-25 11:03
我在2021 年的首次学术报告,比 2020 年晚了一些。 我在2020年的 首次学术报告 ,是1月9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做的。 鉴于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已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强震区滑坡崩塌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的基础理论使用,且考虑到某些专家和领导不熟悉该理论,故项目首席石教授邀请我在“ 2020 年 ...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7822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5
在后SCI时代提高学术鉴赏力是当务之急
热度 23 秦四清 2021-1-21 13:47
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破“五唯”政策和措施,这标志着 后 SCI 时代的到来。显然,在后 SCI 时代,如何合理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贡献和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欲实现合理评价,则依赖于管理者和专家的学术鉴赏力。 在 SCI 时代,简单粗暴的“数数”、“看外貌”评价造成的最严重后果之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9876 次阅读|78 个评论 热度 23
从地震产生机理剖析热流佯谬问题
热度 4 秦四清 2021-1-20 09:49
佯谬 ( paradox )指的是基于一个理论的命题,推出了一个和事实不符合的 结果 。其在科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并有区别于 悖论 这种逻辑矛盾。研究佯谬,可以增强科学认识能力,引导人们不断深入揭示自然现象的奥秘。 明白了 佯谬概念,该谈本文关注的问题了。下面 ,简述热流 佯谬(又称应力 热流 佯谬 ...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4948 次阅读|7 个评论 热度 4
反思:SCI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热度 21 秦四清 2021-1-17 11:52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南京大学率先用 SCI 量化指标来衡量科研人员水平和成果质量,并被国内广大高校和机构广泛沿用,这标志着我国的科研评价进入了 SCI 时代。 那么, SCI 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在上世纪 80 年代以前,诞生了诸多令国人耳熟能详且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如两弹一星、牛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21199 次阅读|77 个评论 热度 21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