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自我质疑至关重要
热度 10 秦四清 2022-2-27 10:08
理性质疑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之一,应予提倡。阅读文献或与同行交流时,学者见闻某个新颖的假说或理论,无论作者多么权威、思想多么出乎预料、见解多么令人激动,第一感八成是怀疑,接下来会质疑,即看其依据是否扎实,论证是否有力,结论是否可信,等等。这是“枪口向外”的质疑,学者已习惯之。 尽管“吾日三省吾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7540 次阅读|24 个评论 热度 10
真学者的风骨
热度 16 秦四清 2022-2-25 09:33
在我看来,真学者应具有:( 1 )做出真学问的能力;( 2 )卓尔不群的道德品质——风骨,两者缺一不可。具体来说,何谓风骨也? 独立人格、自由精神、光明磊落与 持正不阿 是也。孟子所说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是对此风骨内涵的进一步诠释。 从古代至近代,我国一些学者,如不事权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4449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16
为何说实证是最应被强调的科学方法?
热度 7 秦四清 2022-2-19 13:10
大家知道,深刻地理解世界运行规律,主要依赖于理性认识,而凭感觉、经验则难以做到。获得理性认识的第一步往往源于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的可靠性主要在于前提(已知条件(如公理)、假设等)的扎实性与推理过程的严谨性。如果逻辑推理的可靠性不能满足,则不可能得到正确结论或认识;如果能满足,一定能得到正确认识吗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7266 次阅读|17 个评论 热度 7
学者如何提升自己的认知层次?
热度 7 秦四清 2022-2-13 17:06
前几天,我无意中看到了一篇 文章 ,其把人们的认知分为四个层次: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不知道 , 知道自己知道 , 不知道自己知道 。我觉得这种分类相当有趣且靠谱,基于此并做适当发挥写成此文,以让诸君在研究之路上少走弯路。 第一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处于这种层次的人士,想当然认为自己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4894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7
如何看待“高手在民间”?
热度 14 秦四清 2022-2-11 09:33
在公众网络、微信群等平台,不时看到这样的说法:真正能够解决重大科技问题的,不大可能是象牙塔里的科学家,而是民间的非专业人士,正所谓“高手在民间”嘛。 在我看来,这曲解了“高手在民间”的内涵,故需给出正解。 确实,在鲜有职业科学家的历史年代,科技成就主要源于业余科学爱好者。然而,由于科技之树上低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0496 次阅读|39 个评论 热度 14
科研突破:思路决定出路
热度 4 秦四清 2022-1-26 12:51
毋容置疑, 思路的正确性与可行性直接决定着行动的成功率,所以说思路决定出路。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思路受思想支配,即思想是思路的源头。思想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瑰宝,是开启世界大门的钥匙。法国哲学家安托·法勃尔·多里维指出:“人类是一种使思想开花结果的植物,犹如玫瑰树上绽放玫瑰,苹果树上结满苹果。”拿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8520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科技成果发布应慎重
热度 7 秦四清 2022-1-20 18:02
某单位科研人员撰写的论文在顶刊上一经发表,有时单位立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称取得了“重大科技突破”、“里程碑式成果”、“颠覆性成果”等。然而,有的热乎劲还没过,所谓的成果遭到了真正懂行人士的质疑猛批;有的过一段时间,发现所谓的成果不能重复;有的过些年,发现所谓的成果不过是鸡肋甚至是造假耳。 确实,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5981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7
深度思考的好处多,还能延年益寿呢
热度 4 秦四清 2022-1-13 18:04
深度思考 ,就是通过像剥洋葱一样的逐层多角度逻辑分析,逐渐逼近问题本质的思维方式。事实上,任何缺乏深度思考的盲目勤奋,注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在竞争激烈的核心和前沿领域,决胜的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勤奋的程度,更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任何人,只要具备了这种能力,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1042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4
科学问题、科学基金与科学研究
热度 10 秦四清 2022-1-8 09:41
应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工程技术学院 张彬教授和杨国香副教授邀请,昨天下午我在探工楼 301 会议室做了一次《科学问题、科学基金与科学研究》的学术报告。这是 2022 年我参加的第一次学术交流活动,比往年来的早了一些,呵呵。 以下是报告的概要,可供大家参考。 一、科学问题 科学研究总是围绕着提出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7939 次阅读|20 个评论 热度 10
只有研究真问题才能做出真学问
热度 13 秦四清 2021-12-2 09:36
创新难,原创更难,难于上青天。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者缺乏对“真问题”的发现能力和凝练能力。创新的本质,是通过新的思路、新的途径、新的范式攻克悬而未决的科技难题,为人类社会发展赋能,而找到真问题是做出创新的必要条件。 从历届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来看,其无一例外地重视真科学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22608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1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