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1900年以来全球地震活动特征及其未来演变趋势
秦四清 2019-7-9 16:40
2017 年 ,我写过博文【 1 】指出:“约从 1510 年起全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并持续至今。” 2018 年,又撰文【 2 】揭示了全球地震越来越猛的原因。 从长时间尺度上看全球的地震呈越来越猛趋势,然从较短时间尺度看全球的地震活动又呈现啥样的特征呢?为此,基于《全球地震目录》(宋治平等, 2011 ),我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5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重要科学问题建议书?
秦四清 2019-7-3 15:15
据悉,中国科协自 2018 年起通过所属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开展了 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征集 发布活动。这是中国科协发挥自身组织和人才优势,研判未来科技发展趋势,明确科技创新突破口,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服务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今后中国科协将建立长效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6658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专家说“不知道”不丢人
热度 3 秦四清 2019-6-24 12:58
任何没有科学依据的言论,都属谣言,其与发布言论者的身份无关。换句话说,不管您是来自正宗部门的专家,或是非正宗部门的学者,或是平头百姓,若公开发表的言论没有科学依据,都可认为是谣言。 例如,正宗专家认为每一次较大月震为主震,其后较小的月震为余震。那么,请问您的判识方法是什么?毋庸置疑,判识方法必然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458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3
学者应看重什么样的“面子”?
热度 10 秦四清 2019-6-14 13:37
世界上每一个正常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尊重,都好“面子”。这在我国尤其,特别是在我国学术界尤甚。 听不少“海龟”讲过,和洋学者进行学术讨论且指出其可能的错误之处时, TA 会很感兴趣,和对方辩论,不管最终有没有达成一致的结果,TA都会感谢对方,可能请对方吃饭,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然而,和国内学者讨论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681 次阅读|10 个评论 热度 10
较真的评委不受人待见
热度 15 秦四清 2019-6-8 09:19
国人好面子是有文化传统滴,但这事儿放到学术圈,就会制约正常的学术交流,不利于科技发展。在我国学术圈,积重难返,如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博士后出站报告评审、项目鉴定与成果评审时,若某评委直截了当地否定当事人的核心工作,那就是让人 “ 没面子”,这便是“友尽”的节奏了。 记得我参加某研究员门下的某位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725 次阅读|19 个评论 热度 15
基金项目评审应唯创新程度是瞻
热度 34 秦四清 2019-5-8 09:37
我注意到基金委公布的 《 2019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 》 强调 :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这说明基金委已把原创放到最高优先级的地位。鉴于此,我希望评审专家以此新资助导向为准绳,以实际行动鼓励和支持原创研究,因为 一项原创性成果的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3946 次阅读|83 个评论 热度 34
再论同行评议制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热度 12 秦四清 2019-4-29 09:29
以前我写过几篇博文【 1-2 】讨论同行评议制存在的问题,这篇就算做个总结吧,简单概述下同行评议制的局限性和适用性。 按英国 Boden 教授【 3 】的观点,同行评议(方法)是指:“由从事该领域或接近该领域的专家来评定一项工作学术水平或重要性的一种机制(活动)。”后来,同行评议由方法演变成了一种约定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6323 次阅读|13 个评论 热度 12
如何甄别基础科研中的原创工作?
热度 7 秦四清 2019-4-13 09:29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原始创新(原创)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人类智慧的创新,能极大地提升人类对事物的认知和推动社会进步。原创(见百度)指的是前所未有的 重大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科研成果。 在基础科研、应用基础科研、应用科研方面,研究者都有可能做出原创成果。鉴于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以及受篇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11269 次阅读|14 个评论 热度 7
文献读的越多,离原创越远
热度 30 秦四清 2019-4-10 09:09
纵观科学史,诸如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们, TA 们凭着探究世界奥秘的好奇心,创立了已载入史册的伟大理论。想一想,在 TA 们在那个缺乏可参考文献且科研条件差的时代,却有诸多的原创科学发现,但在文献多如牛毛且科研条件好的今天,已很难有重要的科学发现了。人们不禁会问,这是为什么呢? 当面对诸多的自然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9860 次阅读|97 个评论 热度 30
唯论文的实际效应是瞻
热度 6 秦四清 2019-4-7 12:09
科研人员在研究中有了阶段性成果,通常是通过发表论文得以体现滴,其一是为了争夺成果优先权的需要,其二是为了知识交流分享的需要。除灌水和“有毒”论文外,论文发表的数量越多,发表论文的期刊级别越高,则影响力与传播力度越大,可能对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大。因此,笼统地讲,“ 唯论文 ” 的说法并没有 ...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927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6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