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议科学研究的思维同化现象

已有 9158 次阅读 2011-5-28 18:10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接触地质工程科研工作者的机会多了,参加的各种学术会议和评审多了,觉得多数人的科学研究思维有越来越趋同的趋势,下面仅举三例:

1、不管是“博士”还是“院士”,不管是“大牛”还是“小牛”,从与他们的交谈中、或论文交流中知道,这些人研究问题的思路无外乎是:从地质研究入手、结合室内试验、物理模拟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研究某一科学问题。这种思路并没有错,问题是大家都熟悉这种传统思路,依靠这种传统的思路,似乎难以做出具有重大科学发现的成果。

2、从大家提交的基金申请、“973”项目申请本子看,涉及斜坡与隧道稳定性研究时,你会发现,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灾变机理”、“多尺度”、“流固耦合”及“多场耦合”等,似乎除此之外,大家没有别的新词了。这说明大家的思维是何等的相似。

3、汶川地震后,引起了科研工作者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研究热潮,这本来是好事,但看看许多人的基金申请本子,基本出发点千篇一律,都是通过现场地质调研、室内动三轴试验、振动台试验及数值模拟等,研究边坡动力失稳问题。但这些本子都缺乏对要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看到这些,我觉得无语了,心想大家为何又想到一起来了,这些本子是不是一个人写的?

纵观科学发展史,大科学家都是通过“另类思维”做出了重大科学发现。当你的思维与别人雷同时,早已“一不留神”成为平庸的科技工作者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448959.html

上一篇:本博客不欢迎如下“高人”来访
下一篇:评《科学通报》发表的一篇有关地震前兆的论文
收藏 IP: 159.226.119.*| 热度|

2 黄天明 汪梦雅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