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树立正确的论文价值导向 精选

已有 15306 次阅读 2020-6-22 17:26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价值

一篇稿件投到某期刊,首先要经过编辑初筛,通过后邀请几位(通常2~4位)审稿专家评审。对一般期刊(编辑主要视评审意见做决定),如果评审意见全为正面,通常能发表;如果全为负面,通常则退稿;上述两种情况较为少见,多数情况下有正有负,此时编辑或根据“多数原则”裁定,或追加审稿专家看其评审意见再做裁定。

一篇稿件能否发表,要看其落在哪些审稿专家手里。如果恰好都支持稿件中的学术观点(通常为跟风工作),则能顺利发表,正所谓运气使然也;反之,若稿件有新的观点,尤其与主流观点有严重冲突,不出意外的话,审稿专家会建议拒稿。想必不少学者有这样的经历:一篇稿件投到中文期刊被拒,后投到SCI期刊被接受;一篇稿件投到低影响因子SCI期刊被拒,后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这也说明稿件能否发表与选择哪些审稿专家有关,在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评审意见的可靠性取决于审稿专家是否具有深厚的科学鉴赏力、是否公正等,故不少情况下评审意见只能作为参考,而难以作为定论。若期刊编辑完全采信之,则做出错误决定在所难免。

接着,再讨论另一个重要问题——少数审稿专家能代表广大同行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1)如上所述,评审意见难以作为定论;(2)评审意见还经常相左,更何况人数众多的同行乎。在我看来,同行评议是指论文发表后广大同行的公正意见,其才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早发表晚评价”的精髓所在。不少学者和管理者把期刊论文视为经同行评议的成果,实际上是把“少数审稿专家评审意见”误认为“同行评议”所致;进而以歪曲的“同行评议”取代实践或时间检验,实属误导,绝不可取!

大家知道,一篇稿件能否在顶级期刊(如CNS )发表,编辑起决定作用(Editors make decision based on arguments-we don’t count votes!),其拥有是否送审和是否发表的生杀大权。由于这些期刊影响因子高名声大,故投稿量巨大,受期刊容量所限绝大多数稿件未通过编辑初筛——未经审稿被退回,这也是稿件难以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主要原因;即使大多数审稿专家同意发表,编辑仍可一票否决。由此可见,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论文,主要是编辑说了算,而不是审稿专家说了算。我听多位从海外归来的“大咖”说过,编辑做决定的主要依据是:(1)稿件主要观点是否足够吸引眼球;(2)通讯作者是否是某一领域的大牛;(3)若不是大牛,有没有合作单位的其他大牛为其“背书”。嗯,即使是某一学科领域的专业编辑,由于其久不在科研第一线难以把握学科前沿,再加之受科学鉴赏力所限,一方面会把诸多原创与高创新性稿件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发表了不少“造假”、“灌水”、“鸡肋”论文。鉴于此,把顶级期刊论文视为经同行评议的高水平论文,是多么的不靠谱!我前些天读了一篇文章《那些年被拒稿过的诺奖研究...》,看到即使得诺奖的卓越工作也曾经被顶级期刊拒之门外,大家不妨看看,以破除对其的“迷信”。

其实,无论是编辑还是审稿专家,容易对“糟糕”稿件做出裁定;对跟风式稿件,如果有一定新意、有一定的论据支撑且表述的较好,容易被放行;而对原创稿件,常因其“认知局限”或“利益冲突”而被拒绝。

无疑,正确的论文价值导向是看论文本身的质量——突破或解决了什么样的科技难题,而不是看论文发表的载体——期刊;评判论文质量的公正“裁判”是实证,而不是少数的审稿专家;评判研究成果意义的“裁判”是“时间”,而不是“宣传”。



投稿与审稿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238948.html

上一篇:今年博士生招生印象 
下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感受
收藏 IP: 59.109.148.*| 热度|

38 郑永军 卜令泽 李东风 吴晓娲 郑新奇 季丹 刘立 王立新 杨正瓴 熊建华 叶文彬 蔡志全 王媛媛 梁洪泽 张鹏 王庆浩 王安良 许培扬 曾杰 赵杰 黄玉源 檀成龙 农绍庄 姚远 丰成君 LetPub编辑 任文龙 刘峰 汪啸 张国宏 高友鹤 苏德辰 晏成和 李剑超 陈波 徐耀 黄河宁 王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