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感恩科研生涯中的“贵人” 精选

已有 9351 次阅读 2019-11-29 12:26 |个人分类:历史事件感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科研, “贵人”

一个人在科研之路上要想有所成就,主要靠自己的天赋和努力,然在前进的道路上有“贵人”相助也很关键,其可让自己加快科研进展和成果传播,可少走弯路。

我在科研生涯中要感谢的“贵人”太多,难以尽表。鉴于自20099月起以我为主创立并完善的锁固段理论,是自己学术之路上的重要成果,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诸多“贵人”帮助,故借此感恩节之际致谢。

20099月,那时心情较为郁闷,于是去青岛旅游散心。不经意间灵光闪现,意识到“锁固段”是主控一类大型斜坡稳定性的地质结构。于是乎立马终止了旅游,回京后建立了锁固段理论的雏形,并得到了滑坡实例的初步证实。兴奋之余,给实验室的十几位同事讲了讲,没想到TA们几乎一致认为:滑坡那么复杂,不可能存在应变比常数1.48,你脑袋进水了吧。过几天,我找王思敬院士汇报了下,他也将信将疑,建议实验室主任邀请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专家,对锁固段概念的内涵、公式推导与实例分析质疑讨论。记得大家花了半天的时间对我的汇报进行“炮轰”,我也作了理性答复,专家们给出的结论是:锁固段确实存在于某些大型斜坡中;公式推导和简化没有问题;建议进行更多的验证工作。

我把大家的结论向王院士作了汇报,他又把我的研究报告仔细看了下,基本上肯定了锁固段支配一类斜坡稳定性的观点,并认可我发现的失稳演化规律。后来有一次见到他,他问“最近有什么新进展吗?我答曰“我猜想断层中也可能存在锁固段,想把斜坡锁固段理论扩展到地震预测,您看如何?” 他说“可以试试嘛,斜坡处于地壳浅表部,其稳定性受环境扰动的影响较大,即使这样,从你的研究看效果不错,而震源体埋藏深,受扰动的影响小,预计会有更好的效果。”在他的鼓励下,我们又发展了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

记得我们把开山之作《孕震断层的多锁固段脆性破裂机制与地震预测新方法的探索》投稿到《地球物理学报》,但审稿时遭到了某大牛的无厘头刁难,看到非学术的审稿意见我相当生气,直接找任主编的刘光鼎院士申诉,他很耐心的听完我的意见,说你把稿件和审稿意见留下来,我看看。过了两天,他打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说“我详细看了,我对天然地震了解不多,但你用力学与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地震预测问题,属于科学;再者,地震预测是个尚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应当鼓励不同行业的人士探索,科学要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你把稿件修改下,修改后再找其他专家看看,没啥大问题就以‘学术争鸣’的方式发表吧。”有了他的支持,我们的创新火花才没有被浇灭,论文得已发表。后来,我们在地震预测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和《地球物理学进展》,与他的支持密不可分。

我们在研究地震区划分时,苏德辰先生提供了《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岩石圈板块构造图》、《中国主要构造体系图》、《亚欧地质图》、《亚洲地质图》、《中国地质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徐锡伟先生提供了《中国活动构造图》电子版、《中国地震构造图》。没有这些基础地质构造资料,可靠地划分地震区是不可能滴。

20099月以来,我在科研征途上遇到的“贵人”还有许多,有的给予了精神上的鼓励,有的提出了宝贵的完善意见。在和某些“高手”们的激烈PK中,我也受益良多,促进了进一步思考。在此一并致谢。

谚语有云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在此希望有志科研人员能作出更多的高创新性成果,也希望其在创新之路上能遇到伯乐一样的“贵人”相助,以大幅推动科技进步。

image.png

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8055.html

上一篇:攻坚克难宜采用“毛遂自荐”制
下一篇:什么样的断层会出现蠕滑/黏滑现象?
收藏 IP: 59.109.156.*| 热度|

26 郑永军 檀成龙 姚远 吴斌 杨金波 杨正瓴 杜学领 丰成君 张坤 刘立 张英姿 彭振华 彭真明 王从彦 陈明义 罗娜 卜令泽 郭新磊 朱朝东 郑强 张叔勇 高江勇 梁洪泽 张国宏 俞翔 张志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