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ysd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博文

看了一篇很受触动的东西:中国式孤独

已有 6212 次阅读 2010-10-13 08:49 |个人分类:深度思考|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农民工, 白领, 留守儿童, 中国式孤独, 巢居父母

时代倒影下的中国式孤独

中国人是喜欢群居生活的,中国人无疑又是害怕孤独的。中国人把西方民众的行事作风统称为“个人英雄主义”,中国人惯以全局眼光看问题,中国人喜欢泾渭分明整齐划一的大场面-----但如今,这个长久以来以集体主义楷模自居的民族,在社会高速发展引起的剧烈变革下,人人自危又人人自满,阶层之间高呼和谐却无所交流,每个人都得的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彩,每个人又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孤独。。。。

中国式孤独之一:所谓白领。

 

中国白领无疑是世界上最命苦的白领,在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是以廉价劳动力征战世界市场的时代,中国白领空有一身本领,披着高收入群体的外壳,独自品尝表面光鲜背后的辛酸难言。每一个有可以称之为白领的人的中国城市,房价都是这些白领们心头永远的痛。不仅如此,职场上的压力与勾心斗角,同学与同事之间攀比,快餐恋爱带来婚姻不安全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故土消逝带来的无归宿感,长久忙碌和信仰缺失带来的精神失落感,唯经济和金钱是图的普遍价值观带来的自虐式上进感,都让中国白领们感叹:“恨一个人,就让他来中国当白领吧!”图为北京拥挤的快300路公交车,缩影了中国白领的内伤:愈拥挤,愈孤独。

 

中国式孤独之二:巢居父母。

讲究亲情,倡导血浓于水,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道德观念。中国父母对下一代的热爱,世界别国无出其右。但当代中国父母的结局,世界别国恐也同样无出其右。改革开放仅仅三十多年,中国就坐着高铁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早就有网友算过了,如今还在为房子苦苦挣扎的这一代年轻人,多为独女独子,婚后两个家庭合起来,两人至少需要赡养四个老人,多则上不封顶。社会和工作的压力又是如此之大,这让年轻人左右为难——工作不好,拿什么孝敬老人?若要拼命工作,哪有时间陪伴老人?况且,往往还不止有一对老人。





中国式孤独之三:留守儿童。

从他们的眼神你能读出无尽的东西:有对父母关爱的渴望;有对读书识字的渴望;有对乡村外面七彩世界的渴望;有对玩具和新衣服的渴望;还有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的渴望;稍稍大些,更有对自身命运难以把握的惆怅——在缺少关爱的孤独中长大,他们注定是守望孤独的一代。

 

 

 



中国式孤独之四:都市民工。

一个大二学生为完成纪录片作业,对工地水泥工的采访:“你累吗?”“累啥,不累,这儿有哪个是不累的,我们不累娃儿咋办?”“你们中午就是躺在草坪上午休吗?”“不是午休,就这儿有点阳光,俺们老家躺哪儿都能晒太阳,这儿不行。”“你一年回几次家?”“也说不定,想孩子了就回去,我们这儿有为了挣钱成年不回家的。”“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没想过,啥样才是幸福?”“你父母还在吗,谁照顾他们?”“哪有人照顾,他们顾得住自己,都一样,我们老了也一样,不能拖累孩子。”“你希望孩子将来做什么?”“……,也说不明白,不能像我们啊,我们太苦了,我们过得不叫日子啊……”。

 

 

 

中国式孤独之五:蚁族。

他们中有很多是从留守儿童长大的,小时候守望山村,长大后守望都市,拼劲全力,希望跨过那一道无形的坎。都市里没有人在意他们,他们上了十几年的学,毕业后有人让他们去掏粪,说那是高尚职业。于是,他们聚群而居,在城市的边缘相互取暖,不断的向上仰望而又无所得,他们往往在孤独和愤懑中,要么离去,要么迷失。

 




中国式孤独之六:农民。

作家刘震云有本新书,《一句顶一万句》,里面讲人与人之间最大的隔阂在于,人们貌似握手言欢说了很多体己话,但那是“说的上话”,不是“说的着话”,人这一辈子能找个跟自己“说的着话”的人,太难了,如同书中的牛爱国。中国农民就是中国社会的“牛爱国”,满世界找不到愿意与其交流的对象,中国式农民的孤独,尽在其中。


中国式孤独之七:基层官员。

撑起中国整个行政大厦的,是他们;活干的最多最累最苦的,是他们;被民众骂的最多最遭鄙视的,是他们;大腕或者大腕的亲戚喽啰们犯错了找人替罪的,还是他们。在中国目前特殊的国情下,他们里外不是人。尽管如此,公务员在中国依然吃香。图为国家公务员火爆的报考现场。




中国式孤独之八:代课教师。

如今大概也只有他们,配得上“三尺讲台,两袖清风”这八个字了,可惜让他们欲哭无泪的,同样是这八个字。讲坛耕耘大半生,一朝变天遭弃用。这些穷书生除了讲课,还会做什么?走下讲台,不再是人见人敬的师者,而是人见人欺人见人嘲的——弱者和孤独者。图为甘肃两名已被清退的代课教师离去前在简陋的校门前留连。

 



中国式孤独之九:流水线工人。

如果不是富士康,你不会注意到这个群体,一个个从楼顶殒灭的生命提示我们他们是多么的需要关注,需要慰藉,需要不那么孤独。但这是时代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是不可湮灭的,他们轰轰烈烈的出现,又迅速悄无声息的隐去。你知道现在他们活的怎么样吗?鬼知道,我们都只关注自己。

 



中国式孤独之十:乞丐与流浪者。

亲人抛弃了他们,朋友抛弃了他们,所有他们认识和见过的人抛弃了他们——所以他们去流浪,所以他们去乞讨。流浪和乞讨的本质,都是在向社会祈求最后一丝做人的尊严,很不幸,社会,我们现在所身处的社会,没能给出他们所要求的。图为中国山东农民李俊民私人创办的流浪人员救助站“爱心家园”。

 



原文地址:http://news.cn.yahoo.com/zhognguoshigudu.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73-372768.html

上一篇:一起来看看我们这个邻居吧!
下一篇:告诉我,看完您流泪了吗?
收藏 IP: .*| 热度|

37 赵星 刘建彬 毛飞跃 鲁雄 章成志 向峥嵘 李斌 朱志敏 俞立平 曹凯 张晓锋 赵亚珍 化柏林 陈苏华 刘颖彪 袁建胜 苏红 赵宇 苗元华 蔣勁松 耿文叶 张芳 鲍海飞 齐霁 吴明火 虞左俊 丛远新 刘广明 朱新亮 刘征 孔玲 马行 侯振宇 scnlong ffy zengfeng shh315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