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nnuwh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nnuwhu

博文

我的成长故事(上)

已有 2876 次阅读 2016-6-2 16:41 |个人分类:心情领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故事, 儿童节, 厂长

                   事(上)

——献给我的童年、青少年以及青年早期

 

PS:就当是儿童节的纪念吧,全文写作背景是当时是一位发展心理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无改动,只是修正了部分错字和表述(下部,即2008年以后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写,暑假写吧)

 

我出生于19852月,那一年是农历的乙丑年,老人们常常说,每一年出生的人都有着自己的命,属牛之人定要勤勤恳恳的工作才能有福气,我至今还能记得这句话。对与不对,暂且不表。或许,从我的成长故事里面就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了吧。

至于我的出生地,那是云南省宣威市的一个小村子里,那是一个被大山环绕的村子,出了门,抬头就看见山,翻过了一座山,还是另外的山。童年的我,就是躺在大山的怀抱里面长大的,在我去云南师范大学读书之前,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那个村子,小学在农村,初中在一个小镇旁边的一所初中,高中亦又回到了一所农村高中,学校周围都是土地,看见了无数的庄稼在那里发芽、生长、消亡。所以,我的成长故事,或者我的回忆录多是发生在这个被山环绕的地带。

然而,我自己的童年故事却有很多是难以回忆起来的,能记得的只有二三事了,或许是被大山压住了吧。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一个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时,一位老师让我们完成一项作业,就是当着大家的面把自己成长期间的幸福感以图形的形式描述出来,并讲讲为什么你会那样画,我记得我是那样画的(图一),也就以此来对我的成长故事做一个描述吧。

上初中之前的我,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有着快乐、纯真、与其他的农村孩子一样无忧无虑的童年,在村前的小河里面摸鱼、抓虾、过家家、栽树等是我小时侯经常玩的游戏。那时的我是一个从未涉世的小毛孩,和其他的农村孩子一样,在一个平平淡淡的家庭里,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也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平平淡淡的童年。或许就是因为这样,能记得的事情少之又少,唯一能记的就是那么几件事情,

其一,大概4岁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被家长骂,自己因为太生气,就跑了出去,偷偷的躲在小河边,一个人静静的在小河边,静静的看着从眼前流过的清澈的河水,还在河边瓣了几棵树苗并栽在了河边,当时似乎还对它许了一个什么愿望似的,但是现在早已经忘记,之后的奶奶(外婆)大声的叫我去吃饭(当时她不知道我在那里),我很清楚的听见,但是我就是很固执的没回去吃饭,当我玩腻了肚子也饿了的时候才跑回家,回家时似乎看见了奶奶(外婆)慈爱的眼神,此时,我觉得我好像是错了,但是那时的我除了大口的吃饭外,也无暇多想。或许,就是从那以后,我在也没有赌气不吃饭了。

其二,小时候特别的爱爬树,有一次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感觉被一根树枝戳了一下(后来才知道被戳了好大的一个伤口),当时没有觉得疼,甚至还把手指头伸进哪个洞里面去抠了好几下,等到晚上才被父亲看见,问我是怎么回事,我据实回答。在那时,才似乎感觉到了大腿上的钻心的疼,那时父亲帮我上药是的眼神,似乎也印刻在了我的大脑里面了,只是不甚明了。

其三,大概是小学56年级左右的事情,先是一次在早上上学时在路上拣到了一些钱,回家后把前交给了母亲,母亲什么也没有说,后来也就是那一年,家里就发生的一件事情,也就是我慈爱的奶奶(外婆)去世,而且是在儿童节只前,当时奶奶病了,躺在家里,她说她的背部有点疼,我就帮她翻过身来看,看见了一个硬硬的、红红的肿块,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当父母晚上回来的时候,我告诉了父母,父亲似乎是说,那是因为长期卧床而长的“茧”吧,不久,奶奶(外婆)去世了,当把棺材抬来放在家里的时候,我、我哥哥和我妹妹直到很晚了才进家门。之后就是儿童节那天,在一片白色的堂屋中,我和妹妹回到了家,母亲用一把菜刀把一个苹果切成了两半,我和妹妹一人一半,高高兴兴拿着去学校过儿童节了。后来也就是上了大学以后,才从父母的口中知道那年家里发生的很大的事情,也就是在那一年左右,我们兄妹三人的名字也就改了过来才有了现在这个名字。

这就是在初中之前所能记得的事情,分析来看,似乎只是其中的凤毛麟角,不知道对我日后有什么样的影响,曾记得我一位专修精神分析的同学问起我能记得多少童年的事情是,我才发现少的可怜,不知道是真的没有记起,还是太平淡,还是被压抑了······我也无法从这些能记得的事情中把看清楚自己,曾经用艾里克森的八个发展阶段来看我自己12岁之前的时光,似乎没有符合他的发展任务的迹象,对于小学期间的成绩,就是在10名左右徘徊,初中这样,高中这样,大学头两年也这样。自信?勤奋?自主?不知道有没有也。

到了初中(2003年),似乎也很平淡,也没有什么能详细记得的大事情,唯一记得的是天天从学校跑15分钟回家吃饭,几乎天天如此,一直跑了三年,似乎从来就没有觉得累,也没有为学习担心过,也从来没有因为违反纪律而受处罚,或许是因为个子太小吧。还记得我当时每个周的最多只向家里要5元钱就够我吃饭了甚至每一个月,我还能省下几元钱,但是我从来都没有舍得用,都积攒起来,在给父母,为自己买需要的书本、口缸。。。。。。成绩也是一样,老在10名左右,高考的时候,以当年恰恰在线上的分数进了一所一般般的高中(似乎是宣威最菜的、位于农村的高中)。

按理连续3年跑路回家吃饭,一天来回2趟,每天至少要少别人1个小时,那时别人在学习,而我却在跑路,似乎我也从来没有厌烦过,或许是因为我太固执吧,亦或为贫困的家庭省下自己该省的吧,从这9年初中和小学的读书生涯中,我无法看出我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算聪明,一点点固执,十分的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每次周末放假,也从不留在学校里面,总是直接回家,帮助家里干农活。在假期如果没有找到兼职就直接回家干农活这个习惯,似乎保持到了现在,甚至还会传下去,这也就是我本学期开学迟来的主要原因,如果大雪不封路我也会固执的帮父母把家里该做的农活做完才会赶来的,如果今年的天气如以往一样,我也不会耽误了一个周,也不会没有赶上您的课,在此,希望得到张老师的谅解。并说声“对不起”。

到了高中,也没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件。在学校,我是一个从不惹事人,成绩也老是在10名左右,没有老师的重视,似乎是最悠闲的人,一切似乎都是我自己安排好了的,根本无需家长、老师的操心,甚至有一次考了第十名,老师让前十名的同学聚在一起并教导我们要努力时,我几乎觉得他将的是废话。或许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一切我早已安排好,不需要你们操心一样。在家里,我总是自觉自愿的把所有的家务包揽,也不需要父母抄心,凡是我在家的时候,父母大可以放心而去,似乎是天定要有我承担的。最让学校震惊的是,平时一般般的我,在高考中竟然是全校第二,对此,我也不苟一笑,皆因志愿没有报好,就去了云南师范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我唯一不服从调剂的专业)。甚至到现在许多高中老同学回想起我来,都说我是一个与他们缺乏交流的神秘人,周末永远都见不到我的影子,也不和他们聚会、聊天。对此,我也只能报之以神秘的微笑,因为太多的东西,只能自己知道,太多的苦衷,也只能自己去品尝。别人知晓的太多,唯增烦恼。

到了大学,来到了昆明,第一次走出了山里,同样也只是一个人,背个小书包,只身来到昆明,除了我哥哥以外,没有一个亲戚在昆明,下了火车之后,我也不像他人那样被昆明繁华的景象所迷惑,觉得一切都很平常,唯一不会的是怎样打电话(用座机都不会),害得父母以为我丢了。进了大学似乎也感觉一切都是很熟悉的,就像来到武汉大学一样,除了沧桑的大门让我驻足了几秒、胸中有一股浩然之气外,什么感觉都是那么的亲切和熟悉。在大学的4年,几乎每一个周末都在外面打工、家教、推销产品……寒暑假也一样,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就回家帮父母干农活。为此,也很少想家里要生活费,到了毕业时候,4年的住宿费、学费凭借我的奖学金、助学金已经缴上了一年的,其他的都是助学贷款以及实在不好意思的情况下才和父母要的。从很早起,我就觉得我似乎就不仅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还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从这一切看,这也是我为什么不那么信任艾里克森的八个发展阶段的原因了,因为我一点也不符合,以至于到现在都还记不住是哪八个发展阶段。我的许多同学都说我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但是我也弄不懂我到底是传统还是古板。大学4年,就在忙碌中度过了,我没有为我的忙碌而后悔,因为我不仅仅认识了好多的朋友,还充实了我自己,让我在4年里面觉得没有混过去的时光,

后来在朋友的建议下,考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似乎也感觉很平淡,没有像别人那么刻苦的就考上了,唯一的可能就是坚持和一点点的固执吧(唯一记得的就是早上4个小时、中午4个小时、晚上4个小时的复习,几乎天天如此)。来了武汉大学,也感觉似乎就是我要来的,一切都如我想象的那样——平常。在复试的时候,几乎不费周折就找到了住处,只是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到处找哲学学院,当找到时我才松了一口气,也就是这样,我绕着珞珈山走遍了武汉大学,走遍了所谓的鬼魅阴风。在本学期的上半年,上了些哲学课、学了点心理学,把自己以前的心理学思路全都搅散了。在有些失落之后,我看见了我自己在哲学方面的长进。或许,为了补心理学的哲学基础而来到哲学学院吧。

以上就是我的成长故事的主要内容,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智力中等(韦氏智力测验118分,大二学了心理测量才做的课堂练习,还不可信),唯一的习惯是总想让自己做些什么,事必躬亲(源于我认为武大的学生应该很有人性关怀吧,结果让我失望了3次,从那时起,加上本科也经常遇见这种委托别人却办不好的小事(还是北京人,所以巨讨厌),干脆就什么都自己来吧)。有十分的耐心,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少表达,好独处,很少发火,坦白……或许这些是小时候就形成的习惯吧,而今已经成为了人格的一部分了。

唯一能感觉到的变化就是我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一种对贫困的家庭的责任感早已经凸现出来,父母在农村贫困的生活,让我日益觉得有必要把他们从日夜的劳作中解脱出来,我感谢XXXGCD),因为它带来了我现在的一切;但是我不感激它,因为我父母,以及同我父母一样的农村人还在处在一种悲凉的境地,而只有来自大山的人更能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好多时候,看见城市人的笑容时,我会想到正在哭泣的大山。每次离开家,在火车上,看着一座座的大山我会在心底说:“大山,我会回来的”每次回家,看着黑糊糊的家、看着大山,我会在心底说:“我回来了”。或许只有这一点才与艾里克森的八阶段有一点点吻合吧。

全文完!!

 

学生:XXX

200831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8238-982002.html

上一篇:2013已逝,2014该如何。。
收藏 IP: 124.161.96.*| 热度|

3 袁海涛 李颖业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