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jun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junwei

博文

学术哲学的邀请(7)——雨夜彷徨

已有 2204 次阅读 2020-10-1 14:26 |个人分类:应如室|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学术哲学, 整合哲学, 彷徨, 视野, 图景

中秋节和国庆节恰巧是同一天,这一天阴雨绵绵。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不能继续实施“新游学主义”了。对于我而言,节日的氛围是这样清冷明净,让我可以“退而结网”,继续思考,内心又是如此充盈与厚重。

我想,我的学术之路需要受到教育和启迪,而不仅仅是受到训练而已。通过智力和道德的发展,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学者。通过对话、交流和观察,交换和完善思想。

我想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法,可以触及我所关心的实质。“望”需要眼观六路,近焦远焦。“闻”需要洗耳恭听,善于耳听八方。“问”需要勤学好问,善于探讨求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切”需要把脉检验,善于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望闻问切”,我们可以分析不同的学术想法和观念,以便使得自己的思考达到一定的精确度和清晰度,可以把点点滴滴的知识融合成可以连贯起来理解的“立体网状空间”。学术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拼图游戏,“整合哲学”的目标就是整合分散的图片,审视拼图完整的全貌,在时空中给定时点内,以尽可能地范围尽可能准确和清晰地去理解它。

“整合哲学”就是爱那种可以获取一个连贯画面即人生全景的智慧,包括将每件事情连在一起。这种哲学的前设是:人类被浩瀚的宇宙所包围,在整个宇宙中,人类何其微不足道及何其渺小,我们需要了解浩瀚的宇宙。

任何学术经验的背后,或许都会有一个更大的情境或图景围绕着,包裹着,装饰着,那一更大的图景,对于需要介入这种学术经验的人们是何其重要。学术哲学寻求的是视角,它视图在考虑到整体的图景后去理解部分。通过试着看到具体事件置身之中的体验,通过诠释所处的立体图景而不仅仅是平面图景,去寻求视角和启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是否会形成眼光短浅,脆弱不堪,而且过于局部化。

或许把所有碎片拼接到一起会极其复杂,或者我们永远都无法成功地拼好整个图景。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享受努力拼出全图的乐趣,这是否算是一种妥协的奖励。

全景整合的目标是看到整个画面,这种尝试会让我们对现有学术哲学体系、理论体系、方法论体系和方法及工具等既珍惜,又批评,会让我们不满足于一个支离破碎的零散的设计,也不会让自己收到诱惑去信以为真的认为任何单纯的片段就是真正的全貌。只有通过持续地和敏锐地穿行于令人费解让人迷失的图块中,我们才能就整个现实是什么样的,得出一个诚实的结论(我想扎根理论的编码过程也是如此)。

整合哲学是对生活的一种映射,我们每个人需要对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历史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有所涉猎,需要对不同方法和工具进行掌握和驾驭,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混合方法研究都是方法论的阶段性产物,而非方法论的终结和结点,我想随着时代、思想、技术和观念的发展,会持续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方法论,而不仅仅局限于目前的方法论。

当我们进行整合时,我们就是将学术回归生活,生活无法专业化,即使人类心智将学术分成无数碎片,它仍是它原始的状态:完整的,整合的。

整合哲学使得我们始终能够知晓不同领域专家得出的最新学术结论、基本原理、假说、模型、理论、方法论等。自己会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某一领域的专家,也没有打算成为知识的收集者和存储者。只是利用勤奋的工作去发现数据和知识,形成独特的学术价值观。

从事学术研究是否可以形成“整体视角”这个问题预先就假定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心和求知欲。“全景”是复杂的,让我们心智踌躇不前,完整的理解似乎是一种缥缈的梦想。然而,对于学者来说,整体论视角并非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只有一种选择,由于这一驱动是本体论的,我们将继续在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为之努力。在我们自己短暂的生命时光中,我们只能砥砺前行。

学术的历史是站在乐观主义这一边,从更长远的历史长河和宇宙生命视角来看,研究者收集经验知识进而发现有关自身及其世界真相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学术认知的进步在各个方面都迅速发展,我们是否会假设我们可以持续不断地去理解人类及其所处宇宙的基本性质。诚然,这一判断或许是错误的,现实世界如此复杂,以至于无法简化成人类的抽象物。尽管如此,理解需要一般性原则,而不是细节。

遇到学术哲学问题,首先尽可能地去进行哲学分析,尽可能澄清和找出所隐藏的意义。在时间和材料允许的范围内,找出前辈们对这个问题所做的思考。一旦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尝试着用不同方式将其重新予以表述,这样我们可以明了什么样的信息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

从不同领域出发,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互连线,用新的想法去思考先前的问题,看看是否会出现想要的体悟。从一个问题提出到得到最终答案,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需焦虑和操之过急,学术哲学之旅极少会是提前就能在地图上画出整齐的标记,所以,只需抬腿上路,不要怕没有地图导航,可以信马由缰,或者让旅程自然呈现,事实会把我们带到我们要去的地方。

学术哲学探索中一个更大的危险是,自己可能成为一个半吊子,在所有已知和未知的事物上浅尝辄止。半吊子和整合者的区别在于:整合者会将收集到的数据编织成一个连贯的世界观。半吊子会东拼西凑出一些信息,在人前张扬,希望给人留下博学的印象。与此相反,整合者的立场是向自己和他人坦白和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无知,在所有未知事物的背景下,整合者清楚地知道,自己深不可测的无知并且没有什么可怕的。整合者的目标不是想要去收集零零散散的信息,而是要把不同部分的知识编织成一张网。

学术整合哲学会使我们对日常生活的感知产生极大的兴趣,我们的初衷是希望我们越来越好,我们想变得更加明智,我们想要获得更多的愉悦和充实感。我们深切地渴望更好的学术生涯及更好的生活,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整合哲学通过这样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它听到了这种本体论的召唤。学术整合哲学引领我们对自己有一种更清晰的认识,进而去理解他人和社会。反过来,这也意味着更好的沟通,更少的狭隘、隔离。

学术研究可能是学者生命中最令人兴奋的冒险之翼。哪怕只有一次,我们也要抓住今日前沿领域的新发现。重新发现和重燃自己心中的惊奇感,可能是我们学术生涯健康成长和提高生活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1012-1252872.html

上一篇:学术哲学的邀请(6)——学术中的批评性思维
下一篇:学术哲学的邀请(8)——学术上的“自设牢笼”
收藏 IP: 101.46.131.*| 热度|

8 李焰东 王安良 尤明庆 郑永军 武夷山 晏成和 杜占池 张淑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22: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