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ducation 哲学,教育,计算机,金融工程。不分文理工科。

博文

从科举,高考到公务员考试

已有 3987 次阅读 2021-6-13 17:29 |个人分类:人文历史|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一.科举制度沿革

和高考面向青少年不同,科举制度是一套官员选拔制度。可以想象,

公元600年时,生产力和文明还相当低下,皇帝大臣就设计了从地方到

中央这样一套举贤任能的考试制度,需要超前的治理智慧

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产生了大批治国安邦政治家,

和文学家、艺术家、诗人,思想家、 科学 等【0】,晚清四大名

曾国 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皆为举人 或 者进士。 

   英国日本等国发现中国的科举制是一种非常好的官员选制 度,于是

学习效仿,科举又从英国传到欧洲,对各国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

科举制历经了以下3个阶段:

1.科举制创立:隋朝

 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

 隋炀帝时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 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末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

 

      二. 秀才,举人,贡生,进士的联系与区别

科举考试分为四级

   1.     童试。所有人都可以报考。考试者称为童生,其实白发苍苍的老童生

   多 的是。实际不是一场考试,而是包含县试,府试,院试三场。通过者

    称为生员 或者秀才。按人口比例,大概每15000人里一个秀才,所以

    在当地名气相当高,并非一般人理解的穷酸秀才【4】。

  2.  乡试。试其实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考试,三年举行一次。秀才参加乡试

    通 过,叫做举人,大体相当于今天的县处级预备干部。

 范进中举,确实是当地万里挑一。

3.  会试全国举人进京参加会试通过的,称为贡士。主要考国家政治生

 活和国计民生方面的对策,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

贡士只有三百名,竞争极为激烈。

         4  .殿试。贡士次月在京师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把贡生排出名次。                           殿试后称为进士,即时封官,一般是县级或以上的官。

 

科举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私塾,八股文,学而优则士,下面分述之。

 

三.私塾利弊谈

不利于大面积教育,但是家长是第一责任人,

便于自由选择私塾和教学内容【1】。


另外,如果亲戚朋友学问好,也可以教学和辅导。

不一定到专职私塾求学。没有强制上学的概念。

 

四. 八股文利弊谈

明清两朝在科举考试中,采用了“八股文”的文体。简单的说就是将文章分为八个部分,要求考生模仿圣人语气。八股文虽然格式死板,但在当时为选拔人才的可行方法【2】。

1.八股文考试的内容均出自于四书五经。这样大家就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角逐。否则,如果考试的内容五花八门,富人家可以买大量书籍供孩子学习,穷人家不仅买不起书,而且甚至都买不到书。

2.八股文有固定的格式。这样对阅卷的考官来说,也能相对公平、公正的给试卷打分。

3. 挑选出最肯努力的人。至于具体工作方面的技能,以后再慢慢培养。明清两朝采用八股文进行考试,原本就没打算让学生学到经世致用的学科。

 

五. 学而优则士面面观

学而优则士出自《论语》,意思是科举考得好就可以做官。

科举公平,平民有上升通道。官僚子弟考不好,也会沦落为平民。

 

科举还是个人才本地化的制度,各地选出来的秀才举人,一般都留在原地生

 活工作,即使进士也多半回到原籍当官,不像现在农村青年考上大学基本

就流失了。

 

所以科举不仅是个考试制度,而且是个任人唯贤和稳定社会的制度。

 

        六. 从科举,高考到公务员考试

     现代人常以为科举考试就是八股文。其实八股文只是考试的一小部分。

  科举考试的核心是策问,就是对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策。所以科举考试

  有点像今天的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行政人员,而高考选拔的是学问人才。

  

         科举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的不同之一,是科举考试选的是领导干部,

  公务员考试主要用于选一般公职人员;不同之二,公务员考试录用与否

   由各部门决定,科举考试最终结果由国家领袖决定 。

 

    但高考,公务员考试和科举考试的形式类似:通过客观,公开公平的考试

    选拔人才,客观上驱动了阶层之间的流动。 它可能不是最优的,

    但一定不是最差的。 

 

科举制缺点是缺乏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但是清朝末年出现了”洋科举“,

增加了理工科考试【4】。


  【0】历史上通过科举考试当官的名人盘点_时期 (sohu.com)

【1】家长是第一责任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7101-1211167.html

【2】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0/302442.html八股文特点

【3】https://www.sohu.com/a/119497051_162758什么是科举制度?

  【4】古代的秀才有多难考取?复杂程度超乎你的想象 (baidu.com)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7101-1291030.html

上一篇:评职称和学科排名应依据行业公认成就
下一篇:深度学习基本原理
收藏 IP: 223.72.95.*|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