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日本的纷乱史事与路径选择

已有 6095 次阅读 2017-7-11 16:58 |个人分类:书论|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根据考古发现,日本的古代史完全是支离破碎的状态。古代日本人从何而来?古代的日本人如何生存和生活?这些都是考古学家和研究者无法推断出结果的谜。大量的遗迹已经被不断喷发的火山、隔三差五的地震以及频发的海啸埋没,即便偶尔发现一些古代日本人用火的痕迹,也着实看不出里面所包含的生存“粗”节,更不要说更为详尽的细节了。

  所以,相对于亚欧大陆上出现的文明古国来说,古代的日本一直都在随波逐流中寻找存在感。灾害不断破坏着日本列岛的生态状态,也破坏着在上面生存和生活着的人的稳定性。

  在中国大陆经历了古代史中的多轮大统一大分裂之后,中国从晋代末期再次进入混乱的南北朝时期,而此时日本才刚开始出现统一的国家,这已经是公元4世纪中叶了。大和国——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算得上统一的国家,进入了历史的视野。

  今天,我们会说,除了北海道的一个少数族裔阿伊努人以及一些近代外来的族裔(如韩裔日本人),其他绝大多数日本人都属于“大和民族”。这个说法就是从日本首次统一开始,而此时距离中国秦始皇时代已经650多年之久了。

  由于日本列岛的不稳定性,统一起来的“大和国”开始走出岛屿,寻求一种更为稳定的存在,这一过程就是日本人“脱岛入陆”的第一个国际化时期。相对于“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时期,这一“脱岛入陆”的时期被称为“大化改新”。

  事实上,日本整个国家从那个时代开始就擅长做学生,而在持续到今天依然保持做学生的状态过程中,唯一改变的只是老师罢了。以前是中国,后来是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二战之后到现在则是美国。

  在充当学生的过程中,日本对于老师有着强烈的自主选择性。比如,朝鲜虽然地处亚洲大陆,但无疑是承担不了老师这个角色的。所以,日本在跨越朝鲜半岛之后就进入了更为繁荣强大的中国大陆,对于公元645年(唐贞观19年)发生的“大化改新”,作为第一个从内心到外在都准备亦步亦趋要好好模仿的老师,他们选择了盛唐。

  此后,仿照唐朝律令制度,日本开始建立起天皇为绝对君主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当你漫步在京都的大街小巷,甚至在京都附近的清水寺寻访,都能感觉到浓浓的盛唐长安之风,那是从建筑形式到内在精神、从颜色到状态的完全复制。或者,如果你会讲陕西话,或研究过陕西话,再联系到日语中的某些发音风格,你会发现陕西口音在日语里也能找到痕迹。

  如果我们说日本第二次国际化的大规模学习是“全盘西化”,那么,第一阶段的学习就是“全盘汉化”:语言、文字、风俗、建筑、制度、装饰、习惯,都是在日本列岛的盛唐复制品。这一点,正如在印度的佛教经典遗失之后可以在中国找到译本一样,中国盛唐遗失的东西可以在日本找到在异域的镜像。

  天皇制度直到今天依然存在,但是历史中的天皇在更多的时间里也和今天的天皇一样,充当着一种“仪式”性的角色,日本其实也一直执行着“实力为王”的丛林法则。所以,个人实力的代表——武士——就不断在日本的舞台上登堂入室,影响着日本的状态和未来的发展。

  12世纪末,日本开始进入由武士阶层掌握实权的军事封建国家,史称“幕府”时期。在此之前的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都是强力派的代表人物,是武士中的武士。而德川家康恰恰就是“幕府”这一制度的创立者。

  19世纪中期,日本遇到了和当时中国清朝一样的问题,西方列强迫使日本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各类矛盾激化。实行封建锁国政策的德川幕府统治动摇,具有改革思想的地方实力派萨摩和长州两藩,在“尊王攘夷”、“富国强兵”的口号下开始倒幕运动。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实施,封建割据的幕藩体制正式落幕,天皇的统治地位逐渐恢复。

  此时的日本,发现从大陆唐朝学来的东西似乎不再强大,依靠冷兵器时代的强力维持的状态也无法和列强相抗衡。他们开始考虑变更老师,开始学习欧洲的制度、文化、技术、科学。日本这个国家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一旦发现自己的弱者地位,就敢于立刻向强者学习,而一旦超越,则会恢复到自我膨胀的状态,直到下一次发现一个更强者。

  当实力增强以后,内心固有的不安全感会再度充斥日本人的内心,心理上的示弱学强就会演变成行为上的寻稳求强。日本对于大陆的觊觎从以前的武士浪人的单打独斗型变成了国家行为,大规模侵略战争呼之欲出。

  1894年,甲午战争(日清战争)爆发,日本在军事实力(武器指标)不如清朝的情况下一举战胜后者,取得了现实的胜利及心理位置上的倒错。之前的日本对于中国是大体尊重的,即便有挑衅也是局部的、试探性的。明朝万历年间出现过的丰臣秀吉侵朝,算是外围的一种试探性攻势,但是却被李成梁父子先后打败,从此龟缩回日本本土,很多年内不做西向的打算。尽管近代历史上日本浪人武士们对于中国沿海的骚扰从来未曾中断过,但是也只能算零星作为。甲午战争是日本在中国阴影下的一次本质性改变的反攻,想象一下,一个一贯臣服的小弟弟一战而胜之前被认为高高在上的大哥,而且是全军覆没式的完胜,这种改变给战败方带来的耻辱和给战胜方带来的荣耀感是决定性的。  从此,日本视中国为肥肉,日本人在心中甚至把中国看作日本的附庸。之后日本人广泛移民东北,随后扶植清逊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想以此为基地实现对整个中国的统治。系列电视剧《闯关东》中就刻画了日本农民在东北开荒种地的情景,可以从细节上说明当时日本对于一片稳定安全的大陆土地的深度谋划和实施。

  这一时期,我国的台湾岛也被日本占领,台湾人经常提到的“日据时期”就是从1895年至1945年之间。在该阶段的后期,日本已经开始着手将台湾日化,以减少台湾与日本本土的差异。

  挑战了外强中干的清朝,日本对于亚欧大陆贪婪的胃口从此大开。亚欧大陆上距离日本本土也很近的国家还有俄罗斯,因此,日本对于俄罗斯的试探性挑衅也就随之开始了。1904年,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以日本战胜告终,中俄这样的大国在日本的眼中一直都是不敢征服的大哥级国家,但是,经由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实力大增,渗入到细节的学习带来了非常积极正面的效果,日本甚至产生了离岛入陆的设想。在二战中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构想正是实施这一设想的第一阶段。

  随后,1910年,日本侵吞朝鲜。

  1926年,裕仁天皇登基,日本进入昭和时代,随后便发生了1931年的“9•18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卢沟桥事件”的爆发,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全面展开。直到分别被广岛和长崎上空落下的原子弹炸醒,日本才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后初期,美军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

  1947年5月,日本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议会内阁制国家。

  被打败的日本人是能够面对现实的,现代的日本和日本人采取了理性的态度——学习美国、追随美国,因此,日本开始了经济上的腾飞与跨越。由于一贯重视教育和工业,又没有军备竞赛之忧,日本战后的崛起也就理所应当了。

  但是,对于自身状态的不安全感依然存在,2013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以及随后衍生出来的核电站泄漏等事件,都使位处岛国的日本继续强化了那种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日本内心中那种因为强大而带来的蠢蠢欲动的欲望又再度被撩拨起来,政府的冲动更加明显地显现在国际社会面前。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483-1065763.html

上一篇:“国乒退赛”事件及应对机制分析报告
下一篇:简论日本《和歌》之美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12 张忆文 李学宽 樊采薇 杨正瓴 朱志敏 王兴民 郑永军 徐耀 anran123 bebop yangb919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