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与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的一点交往

已有 10160 次阅读 2015-12-8 22:39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今天新闻上说,前国家乒乓球队主力邓亚萍被聘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我由此想到文革中与她的父亲邓大松先生的一点点交往。

    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前半,我在郑州国棉六厂当工人。郑州的国营棉纺织厂,除由原豫丰纱厂改组的国棉二厂外,大都在郑州西郊。六厂在棉纺路的最西头(西面还有郑州印染厂、省纺机、纺织器材厂等)。在国棉三厂的对面,建设路路南有一座省工人文化宫,隶属于省总工会。省文化宫里设有各种活动室。我常到那里玩儿。白天,我最常去的地方是棋室,去下围棋。晚上,一般是看书。再有就是打乒乓球。我与邓大松先生相识,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我上初中的时候,爱打乒乓球。还是校队的成员。吸收我进校队,除了打得还可以,主要是因为我热爱这项活动。我用的一只球拍,是典型的普及型。直拍、正胶,光荣牌,1元5角3分钱买的。这个球拍我一直用到读博士。那个时代,乒乓球打得好的人很多,我这水平在省文化宫里根本数不上,只能够得上排队打一两盘而已。邓大松先生比我大十岁左右的样子。个子不高,大约一米六几,很精干。听球友们说,他原是省队的主力队员,曾得过中南五省的冠军。文革前后,转到郑州晚报社工作,似乎是在印刷厂,记不很清了。在乒乓球室,他绝对是明星。我记得他平时用的是一个不带海绵的正胶球拍。这在当时少见,只有专业高手才这么显示清高,业余高手都在绞尽脑汁搞“反胶”,以求拉弧圈呢!

    邓大松打球时灵活的程度非眼见不能想像。因为是和业余的工友打着玩儿,常打一些搞笑的球。我只和他打过一盘。对我这样的水平不高,又不是一个单位熟人的对手,他也没有流露出任何不屑,照样把我打得二十一比二、三的样子(他如果认真,我可能要被剃光头),还略作了一点点指导。

    邓亚萍长得绝对像爸爸。其他我就说不上了。我与邓大松的来往就限这一点点,但印象太深了,题目不是标题党影响所致。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942013.html

上一篇:警惕科研领域里的黑社会现象
下一篇:《中国围棋古谱集成》出版座谈会
收藏 IP: 222.31.127.*| 热度|

18 李颖业 姬扬 白图格吉扎布 史晓雷 王春艳 蔡小宁 尤明庆 吕洪波 武夷山 李学宽 王桂颖 刘全慧 周春雷 郭战胜 张能立 yangb919 bridgeneer qzw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