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孔子所描述的“小康”社会

已有 4278 次阅读 2012-2-8 15:5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center, 财富, 大同, 无底洞, 物质财富

       博文《孔子心目中的“大同”》上传后,科学网的骆小红网友留言说:
 
         物质财富的多少与欲望直接相关,欲望是个无底洞,再多的财富也不够装,因此“物质极大丰富”只有在有限的“欲望”下才会实现,甚至在物质不太丰富,而欲望极小时也能实现。这也就是“格物”为首,治国平天下才会实现之道理。 

      上述留言引起我的思考。联想到孔子对“小康”社会的描述也应该重新加以估量。

 

正文

 

 

     《礼记·礼运篇》在记述孔子谈论“大同”之后,接着谈到了“大道之行”以后的社会形态,这一社会形态孔子称之为“小康”。孔子说: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从上述记载来看,孔子所描述的“小康”的社会秩序与财产私有制度的社会现实匹配。在“小康”社会中,建立了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经济秩序、社会伦理及法律制度。值得注意的是,统治者如不遵守这些公认的社会契约,将遭到民众的唾弃(包括谴责与罢黜)【注】。孔子有关“小康”的描述没有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着力,我想绝非夫子不明白物质生产对于全社会生存的重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的当政者以GDP作为建立“小康”社会的认证,似乎是太过皮相了。

 

 

【在势者去】郑玄注:势,势位也。去,罪退之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535394.html

上一篇:孔子心目中的“大同”理想
下一篇:《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校读记(续)——作者的立场
收藏 IP: 60.247.43.*| 热度|

3 刘广明 刘庆丰 AiPY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3: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