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生日的哲学

已有 4309 次阅读 2011-12-28 18:06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哲学, 生日

      这是一篇旧文,缘起于大学同窗王增凡同学的博客文章。王增凡同学以曾凡为笔名闯荡于文坛,生了大病,又开了一个博客,发表不少让我佩服的文字。曾凡上大学时,就爱舞文弄墨,对于中文系的学生来说,这本不稀奇,可他偏爱搞些所谓的哲学论题,弄得我插不上嘴。去年,李树华兄替我们班开了一个博客,大家都上去说点什么。刚开篇,他就贴上去一篇《姚小鸥其人》,把我揶揄了一番,可大家都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弄得我也没话说!

     这篇小文本附于曾凡兄大作《生命的哲学》的骥尾。其写作动因之一是去年春天老母打给我的生日电话,年龄渐大,对此类事情益觉动情,今天收拾东西,看到这篇小文的打印稿(当时是给母亲看的)觉得还有意义,贴在这里,再了表一次吧。                                

                                                                                                           《生日的哲学》

   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最怕哲学。读博士生的时候,师弟好高谈哲学,尤其是康德,我只好吱唔,内心避之恐不及。年纪慢慢大了,知道哲学原来就是生活的道理,觉得它有些亲切了,但还是因为禀性的关系,悟得差。曾凡生了病,成了一个职业思想家,哲学方面的思考更不是我所及的了。
   曾凡生了病,在病中尽他的可能追求有意义的生活。在病中,他还为我画了一个写意的国画式的肖像,令我感谢。我虽常回河南,但每次都来去匆匆,没有去医院看过曾凡,心里是很有愧疚感的。有时自我安慰,觉得只要心里有就行了,并以我常为曾凡的博文写评论为证。这当然是狡辩。不过近来我又找到一个证据。前段时间,我们系一个老教师去世了,许多人都去八宝山参加她的追悼会,老校长也去了,可我没去。我对妻说,吴老太太学问是不错的,人也没坏心眼,老了,孤身一人,儿女又不在身边,所以她退休以后的许多年里,每当我看到她从市场拎着东西回来,都要帮她提上送一程,这比她死后去默哀实惠多了吧?校长参加追悼会,对逝者也许是一种哀荣,可她当年让吴老太太不情愿地退休,而让另一个并不如彼的亲信延聘,让人不能服气。不然,吴老太太或许能多活几年吧?
    昨天母亲来电话,叮嘱说,按阴历今天是我的生日,要我善待自己。旧时用阴历,所以母亲牢记了这个日子。我心里感念了许久。我不记得母亲的生日,可母亲记得什么时候生了我。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按母亲的算法,也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算法,今天我整整六十岁了。在这个年龄,人应该悟到点什么了,可我说不出来。平时我不会生活,也不会挣钱,只感性地想过一个有意义的一生。早上开机,看到曾凡的文章,两件事合在一起,心有所感,就写了这篇小文。本来是给曾凡博文写的评论,可有点长了,交给树华单发吧。

                                                                                                                                      已丑年二月初五日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523013.html

上一篇:读《周易》小结
下一篇:在元典方策围棋会馆里
收藏 IP: 60.247.41.*| 热度|

1 骆小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