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砖塔胡同

已有 3277 次阅读 2017-5-5 23:40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砖塔胡同位于北京西四南大街的西侧,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胡同之一。在元代人的作品中,已经出现过它的名字,可见其历史至少有六七百年以上了。

   在中国文化史上,应该有砖塔胡同的一席之地,不过它常常萦系在我的心头,却是由于我敬爱的导师、已故华钟彦教授的关系。先生对我的厚爱及我对先生的依慕,是母校与故乡学术界的师友所共知的,先生的行止当然也处处影响到我。师母孙叔容夫人是近代著名武术家孙禄堂先生的孙女,孙氏旧宅坐落在砖塔胡同贴邻的小珠帘。先生暑期每与夫人相伴到这里小住,我常随侍。后来,我再游学东北,回家、返校,凡路过北京,必到孙宅先生寓所谒见。从西四南大街下电车,步行到小珠帘,砖塔胡同是必经之路。许多记忆自然就和它联在了一起。

   师生厚谊,片纸何能尽书。最难忘的是最后一次相见。1988年夏天,先生想念我,不及放假,早早写信到学校,约我返豫时到孙宅一晤。师生对谈,极尽欢洽。先生知我鲁莽,再三嘱咐我专心向学,少管身外是非(这与他的身教大相径庭)。我见案上积稿盈尺,询问之后,得知是先生一部近著,出版社催促甚急,连日校改,甫近完工。我望先生倦容,极为不安,竭力劝他稍事休息。先生含笑答应了。第二天一早,先生送我上路。胡同里阒静无人,东行近百米,回首十数次,每见先生挥手致意。不得已,急避入旁路。待回身探望时,见老人依然伫立凝望。

   返乡数日后,忽传噩耗,先生竟因辛劳过度,在京猝然逝世。我千里奔丧,亲为先生大殓,又护送灵柩至八宝山。去来再从砖塔胡同路过,已经物是人非了。抚今思昔,真令人肠断。

   又一年,我因故行动不十分方便。再能经砖塔胡同到小珠帘去时,连师母也到女儿家中去住了,因而不得相见。遂怅然而返。

   我漫步砖塔胡同,驻足塔下,悄然远思。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它不知目睹了多少。几个朝代的更替兴衰,无数风云人物的崛起与败亡,它也是无言的见证。对于项王末路与高祖还乡式的历史活剧,它一律保持着尊严的沉默,而将评论的权力,留给历史自身。我们民族胸怀的博大和坚忍,在它的身上正得到某种体现。


【附记】本文作于1992年春天,发表于《南方周末》之散文版《芳草地》。砖塔胡同文献中首见于元杂剧《沙门岛张生煮海》,鲁迅先生曾在这是里住过,似乎后院当时有两棵树,一株是枣树,另外一株也是枣树。小珠帘胡同最后一次去是八年前,看望生病的师母,当时开发商正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展鸿图,现在不知还存在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1053221.html

上一篇:叙利亚与朝鲜问题有何不同?
下一篇:我们如何与阿尔法狗相处(刘小光新著评介)
收藏 IP: 111.200.18.*| 热度|

5 尤明庆 吕喆 冯大诚 武夷山 刘全慧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5: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