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AI换脸不稀奇,在90年前的大都会中就出现了

已有 4944 次阅读 2019-8-6 13:57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明日的王者, 冯志刚, 王麟, 科学出版社, 人工智能

2026年,在大都会里,富有的企业家在高楼大厦里统治着一切,而地下居住的工人,却在辛勤地操作城市的地下机器。

 



弗莱德森是这个城市的主人,他的儿子弗雷德在一个快乐的花园里虚度时光,但这一切却因一位名叫玛丽亚的年轻女性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女人带来一群工人的孩子目睹了富人的生活方式。很快,玛丽亚和孩子们被带走,弗雷德却为她着迷,不顾一切地去地下机房找她。



 

在那里,弗雷德意外目睹巨型机器爆炸,造成数位工人的死伤。当时弗雷德出现了幻觉,认为那台机器是火神摩洛克,而工人们正在赤身裸体地进入摩洛克的火焰中。

 

传说中的摩洛克


幻觉消失后,看到那些死伤的工作人员正被担架带走,他赶紧告诉父亲弗莱德森发生了这起事故。善于玩弄心机的领班格罗特却给弗莱德森带来了死亡工人身上找到的秘密地图。弗莱德森对自己的助手乔·苏法特监控不力感到不满,从而开除了这位助手。而弗雷德在看到他父亲对生活、工作条件恶劣的工人们如此冷漠后,决定秘密地帮助工人进行反抗。


城市的主人弗莱德森把地图带到了大都会的缔造者罗特旺那里,想研究这些地图的意义,而罗特旺则向弗莱德森展示了一个机器人,这是为了纪念他过去的爱人赫尔而制造的,其目的就是想要“复活”死去的恋人。


那张地图上显示了大都会之下存在巨大的地下墓穴网络,弗莱德森和罗特旺前去调查,他们窃听工人聚会,竟然发现弗雷德也参与其中。


那位叫做玛丽亚的姑娘预言有一个“救世主”即将到来,这个“救世主”将作为调解人,可以把工人和企业家联系在一起。弗雷德认为自己可以充当这个角色,并表达了对玛丽亚的爱恋之情。


可是,弗莱德森命令罗特旺让机器人冒充玛丽亚,以破坏她在工人中的声望,防止任何叛乱的发生。



 

罗特旺绑架了玛丽亚,把她的形象转移到机器人身上,然后将她送到弗莱德森那里。弗雷德找到假的玛丽亚并信以为真,而机器人玛丽亚趁机在整个大都会制造混乱,让人们反目成仇、互相残杀。


 

历尽周折,弗雷德返回到地下墓穴,找到正在煽动工人起义的机器人玛丽亚,并揭穿了它的真实身份。工人们在机器人玛丽亚的带领下来到机房,破坏了核心机器,导致洪水泛滥。从罗特旺家逃出来的真正的玛丽亚在弗雷德的帮助下,救了大都会中的很多孩子。一位失去孩子的工人歇斯底里地抓住了机器人玛丽亚,并将其处以火刑。烈焰升腾之中,机器人显出了钢铁之躯。


缔造大都会机器世界的罗特旺发疯了,他把真正的玛丽亚当做死去的爱人赫尔,把她逼迫到大教堂屋顶。尾随而来的弗雷德最终救下了玛丽亚,而疯狂科学家罗特旺也死于非命……


这个故事来源于电影《大都会》,发生在2026年的故事也是人们的幻想,并不是真实事件。但是,你知道吗?《大都会》这部影片上映于1927年。也就是在1927年的时候,人们预言了一百年后的未来世界的情景。



很多观众认为,《大都会》作为默片时代的科幻经典,其反映社会现实的力度和深度可以与卓别林的电影《摩登时代》相媲美。如果说《摩登时代》用夸张的手法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将工人异化成冰冷机器的现实,那么,《大都会》则展示了机器作为统治力量的“帮手”而充满冷酷性。


即使岁月流逝了九十多年,《大都会》对科幻电影的贡献和对经典影片的造就依然让影迷津津乐道,丝毫没有过时。


用“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之一”来赞誉这部电影并不为过。其情节设计精妙,使当时的很多人第一次感受到科幻的力量,它深刻影响了后来影片的叙事风格,为特效片和机器人电影奠定了基础。


 


这部拍摄于1925年的科幻电影,也是早期的黑色科幻经典,属于德国表现主义史诗科幻剧类型,被视为开创该科幻流派的电影作品,也是该类型的第一部长篇巨作,艺术方向受到现代主义风格、立体派和未来派设计的影响。


《大都会》公映后曾遭遇两极分化的评论。批评者认为,它的形象极具美感,称赞其复杂的特殊效果,但指责其故事太过天真。



 

经过漫长时间的洗礼,这部电影在2010年入选《帝国》杂志评选的“世界电影史百佳电影”,排名第12位;在“默片时代的100部最伟大的电影”榜单中,名列第2位。2002年,该片被授予“纽约影评人协会特别奖”;2012年,英国电影学院称《大都会》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位列第35名。


这部超前的科幻影片,在1927年的德国魏玛时代(1918-1933年期间,采用共和宪政政体的德国)上演,主题却是21世纪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话题,其前瞻性令人惊叹不已,将近100年前,人类的想象力就已经穿越时空,仿佛走进我们现代人的生活。



 

不过,这部影片对人工智能的预测还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就像很多科幻小说家认为的那样,科幻小说中的预言有90%都是错误的。


首先,电影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新艺术风格的女性机器人,但是背景却完全是大机器工业时代,没有体现信息时代的“影子”。


这并不奇怪,因为1930年,也就是《大都会》电影上映三年之后,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才制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从1930年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电子工程学教授的布什和一个研究小组开始着手设计能够求解微分方程的“微分分析机”,最终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这一开创性工作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数字计算机的诞生扫清了障碍。


 1930年,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真正的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名为ENIAC(全称为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即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这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而专门研制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重达28吨。


 

1946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


回望1927年,当时的剧作家根本无法猜想一百年后的2026年,到底什么样的装置才能实现人工智能,他们也不知道CPU(中央处理器)是什么,人们很难想象出超越自己时代的事物。


在影片问世30多年之后,美国成了机器人的诞生地。1962年,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诞生了。到21世纪初,与机器人有关的科学和技术获得了引人瞩目的发展,机器人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其应用范围遍及工业、科技和国防等各个领域,并形成了新的学科——机器人学,同时机器人不断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的服务机器人成为该领域的“新秀”和市场“宠儿”。


 现代工业机器人


话说回来,《大都会》这部电影其实“带坏”了之后近百年的科幻片。


因为从这部作品开始,科学家在科幻作品中的形象经常成为一个躲藏在阴暗实验室里研发“邪恶”科技的角色。现实生活中的科学家以造福人类为目的,可有些科幻作品中他们却形象不佳,这种思维定式使得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中,疯狂科学家的角色时常出现。也许正是因为这部早期电影《大都会》太成功了,影响了后期影视作品中科学家的形象吧!



为什么在这部电影中,科学家扮演了一个反面角色呢?


答案有点复杂。


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物似乎都能与西方文化符号对应起来。比如,罗特旺正像是魔鬼撒旦一样,地下工厂的那些机器都是罗特旺发明的,这些机械为地上世界的生活提供了各种资源,但底层工人一切痛苦也来自于这些巨大的机器设备。那些拼体力的重复劳动,让人们形同活生生的机器人,甚至累到病倒就会被抛弃,换一个人就像是替换“备份零件”似的。


 

这像是创作者在表达,大工业化时代下的科学和技术让人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大都会》中创造的未来城市,也在此后百年间不断出现在各类科幻电影中,仿佛在向《大都会》致敬。



本文内容来源于冯志刚,王麟著《明日的王者 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中的信息科技》第01章,文中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术信息传播使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bookfile (2).jpg


明日的王者 人工智能:科幻电影中的信息科技

作者:冯志刚,王麟

责任编辑:王亚萍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6

ISBN 978-7-03-061526-8


作者简介:


冯志刚,科幻作家、编剧,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幻电影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思想量子(天津)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1997年起,在《科幻世界》《科幻大王》《大众软件》等期刊发表科幻小说。创作科幻电影剧本《日覆一日》,并获得2016年中国科幻“水滴奖”编剧类唯一金奖。


王麟,本名王俊永,科普、历史作家,中国铁路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百度百科”专业影评人。出版作品12部,累计250余万字。代表作品有《铁路传奇》《高铁的前世今生》《轨道交通的前世今生》《范仲淹的教育人生》《闪耀世界的中国奇迹》《高铁小站》等,其中《闪耀世界的中国奇迹》入选“40年中国最具影响力400本科学科普书”名录。



本期编辑丨王亚萍 小文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来稿

与科学相约 | 科学出版社征稿启事



科幻里的科学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1192651.html

上一篇:黄海浒苔绿潮连续13年爆发的复杂起因、遗留效应与防控策略 | NSR综述
下一篇:未来地球计划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科学通报》香山科学会议专栏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1 李剑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